2017-03-13
收藏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的常用测量工具——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的常用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测量(计量、度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手段和方法,而对物体质量的把握离不开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质量观念的基础。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还能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为今后学习更大的质量单位做好知识储备。
备内容
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 认识“克”及天平;认识千克及相应的常用测量工具
解决问题(1课时) 运用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的方法,能够用秤称量物体的质量。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和直观感受。 2.经历实际称量物体的过程,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获取称量的经验。 | 1.感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 2.积累直观的感受和经验,进一步培养数感。 |
备重难点
重 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难 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课后反思 功夫应在平时——记一次不同寻常的课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实际测量》
金水区小学数学学科“空间观念”主题研讨活动发言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数学中最著名未解难题之一!“黎曼猜想”证明尚待检验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6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可能性》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欣赏和设计图案》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总复习》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面积》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上课所思所想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除法》
《圆周率的历史》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回访活动心得 教材回访 伴我成长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统计初步知识》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案例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存款方案》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购物中的数学》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梯形的特征和面积》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平均数》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5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相似三角形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小数除法》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圆的周长》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1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我的午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