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2017-03-13 收藏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本教学设计一方面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1.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内容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要目标。因此本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理解题意、找出关键条件、确定解题策略、检验解答结果几个步骤,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交流和探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题策略。

在教学例5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尤其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再通过表述让学生理解“进一法”的道理;最后结合教材67页“做一做”中的2题,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还是“去尾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口算卡片

学生准备 演算纸 口算卡片 不同颜色的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说得数)

25÷8= 34÷7= 27÷9= 19÷3=

2.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口算,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以便引出新知识。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1)(出示课件)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例题中你们获取了哪些有效的数学信息呢?(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最多”和“至少”分别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最多”和“至少”的含义)

(4)学生思考并列出算式,集体交流。(教师板书算式)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得数用什么作单位?

然后汇报。

预设 生1:22表示一共有22人,4表示每4人坐一条船,5表示可以坐5条船,2表示还多出2人。

生2: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是“条”,2表示多出2人,单位是“人”。

(6)教师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

2.探究解题方法。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说明理由。

预设 生1:我认为需要租5条船,因为商是5,表示5条船。

生2:我认为安排5条船不够,多出的2人坐不下。

生3:我认为应该租6条船,5条船能坐20人,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所以一共要租6条船。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上结果,并最终确定答案。

(4)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计算。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