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有关0的运算》导学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有关0的运算》导学案设计

2017-03-13 收藏


有关0的运算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要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应注重体现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探究学习规律。

在第一学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法运算中的特性,通过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旧知,借助分类探究有关0的运算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借助旧知同化新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质疑,验证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教学0不能作除数时,教师结合教材抛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发现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所以0÷0的结果有无数个。学生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当0作除数时,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堂活动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6分钟)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导入新课。

1.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动笔写一写,以备讨论时发言。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口算。

15+0=  43-0=

0×14= 21-21=

52-25= 0÷12=

二、讨论交流,探究规律。(20分钟)

1.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各组派代表汇报。

2.提出质疑,组织学生讨论: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1.小组内讨论,记录员记录,组内发言。汇报讨论结果,并举例:

加法:7+0=7 0+50=50

减法:79-79=0 121-0=121

乘法:8×0=0 0×564=0

除法:0÷5=0 5÷0没有意义。

2.在小组内讨论老师提出的质疑。举例说明,形成结论。

0不能作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同0相乘得5的数。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改错。

 450-360÷15×6

=450-360÷90

=450-4

=446

改正:

 0×1500÷30

=0×50

=0

改正: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10分钟)

1.填空。

一个数加上0得(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乘任何数都得(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  );(  )不能作除数。

2.计算。

66×36×0=

72-8×9=

876-876+1257=

1.小组内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2.认真计算,每组选代表板演。

3.脱式计算。

38+7×0

100-0÷5

4.有60、120、2、888这四个数,运用不同的运算,使它的结果最小。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