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导学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导学案设计

2017-03-13 收藏


小数的性质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验证,自主探究新知。

小学数学要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猜想、验证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让每个学生都在探究的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重视实践操作,化抽象为具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通过练习以及小数性质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充分观察和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使小数的性质较好地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彩带

学生准备:彩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实践操作,引入新课。(5分钟)

1.测量出长度为1 dm的彩带。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1 dm表示之外,还可以用哪些数表示?

2.引导学生用整数、分数、小数三种形式表示1 dm,并讨论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测量彩带并用其他数表示1 dm。

2.小组合作,用整数、分数、小数三种形式表示1 dm,并讨论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2.10个0.01是(  ),

100个0.001是(  )。

二、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16分钟)

1.猜想小数的性质。

(1)课件出示0.1 m=0.10 m=0.100 m,引导学生讨论等式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猜想小数的性质。

2.引导学生分组探究0.3和0.30是否相等。

3.组织学生举出几个应用小数性质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4.引导学生概括小数的性质。

1.(1)观察等式,小组讨论等式的特点。

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猜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组合作探究0.3和0.30是否相等。

(1)因为0.3元是3角,0.30元也是3角,所以0.3=0.30。

(2)因为0.3 m是3 dm,0.30 m是30 cm,也就是3 dm,所以0.3=0.30。

3.分组举例并运用上述方法验证小数的性质,汇报验证结果。

4.尝试概括小数的性质,互相补充。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填空。

0.50元=(  )角

0.6 m=(  )dm

0.06 m=(  )cm

0.60 m=(  )cm

4.涂色表示下面的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导学案设计1

三、 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7分钟)

1.出示教材39页例3,引导学生明确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

2.出示教材39页例4,组织学生交流,明确:应用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数的大小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个小数增加位数或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小数。

1.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1)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2)小数里的其他0不可以去掉。

2.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把整数化成小数时,必须先在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根据需要添上相应个数的0。

5.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  1.850=

2.900=0.8080=

12.000=4.090=

6.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9=30.04=

5.4=8.18=

14=6.0=

四、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2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