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3
收藏
导学案设计
课题 | 比例尺的应用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本节课学习比例尺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的意义、计算公式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 1.关注复习铺垫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地图,在其他学科中也初步认识过地图,对于地图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立足于这样一个基点,在新课开始,对比例尺的意义、特点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进行了复习,为学生顺利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保障。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应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恰当补充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使学生在理解多种解题策略的同时,实现解题策略的优化。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地图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复习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 (1)什么叫比例尺? (2)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3)怎样求比例尺? | 思考后回答: (1)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的特点:比例尺是一个比,不是尺,不带单位名称。 (3)求比例尺的方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 1.说一说下列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1∶500 (2)9∶1 (3) |
二、探究新知。(25分钟) | 1.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1)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2)指名试做。 (3)师生共同总结方法:根据数值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时,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分数形式;求实际距离时,答语要带上单位,最后转化成哪个单位要结合生活实际而定。 2.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1)出示补充例题。 A城到B城的实际距离是120 km,画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图上,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3.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画平面图。 (1)课件出示教材55页例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了解题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汇报。 (3)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选择优秀作品展示。 | 1.(1)分析题意,明确:根据=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长度。 (2)尝试解决。 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 cm。 = x=7.8×400000 x=3120000 3120000 cm=31.2 km 答: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31.2km。 (3)讨论后明确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2.(1)读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解:设图上应画x cm。 120 km=12000000 cm = x=12000000÷1000000 x=12 答:图上应画12 cm。 3.(1)认真读题,了解题中提供的信息。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汇报结果。 明确:根据给定的比例尺先分别求出三个同学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再画出平面图。 (3)动手操作,画出平面图。 (4)观察优秀作品,对比找出自己设计的作品与优秀作品的差距。 | 2.解决问题。 (1)在一幅地图上,用3 cm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51 k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零件长5 mm,画在图纸上长25 cm,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3)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24 cm,A地到B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4)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2500000∶1,量得甲地到乙地的图上距离大约是4.8 cm。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5)学校操场长60 m,宽45 m,画在比例尺为1∶15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长? |
三、巩固练习。(5分钟) | 1.完成教材5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57页8题。 3.出示练习题:在比例尺是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路程是10 cm。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 km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 | 1.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填写后,说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3.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后,独立解答并汇报。 | 3.教学大楼的长是150 m,在平面图上的长是25 cm,宽是15 cm。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教学大楼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四、课堂总结。(5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一)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简单的排列组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一)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四边形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二)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几分之一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3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吨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册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册认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克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册米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册抛硬币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可能性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24时记时法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复习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数数学第三册教案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培训提纲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万以内进位加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