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3
收藏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把解比例转化为解方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列举比例、判断所列举的比例是否成立以及试做例题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中以扶代讲,巧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解题能力、合作能力及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请你判断一下,下面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课件出示)
2∶3 0.5∶0.2 0.6∶0.8
∶ 3∶1.2 4∶6
预设
生1:2∶3和4∶6能组成比例。
生2:0.5∶0.2和3∶1.2能组成比例。
生3:0.6∶0.8和∶能组成比例。
2.讨论交流。
师:什么叫做比例?上面几位同学的判断对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预设
生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生2:上面几位同学的判断正确,因为每个式子中,等号左右两边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生3:在每个式子中,外项之积正好等于内项之积,这符合比例的基本性质。
3.活动激趣。
填空并说明理由。
(1)1∶3=( )∶( )
(2)3∶8=9∶( )
预设
生1:1∶3=(2)∶(6)
生2:1∶3=(10)∶(30)
生3:因为与1∶3比值相等的比有很多,所以这道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比值为就可以。
生4:3∶8=9∶(24),因为3与9相比较,3扩大到原来的3倍,要想保持比值不变,8也应扩大到原来的3倍。
生5:3∶8=9∶(2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之积是8×9=72,外项之积也应该是72。72÷3=24,所以括号里填24。
4.借题导入。
3∶8=9∶( )中的未知项也可以用x表示,写作3∶8=9∶x,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解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判断所写的比能否组成比例等活动,激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小升初数学测评试卷
必备小升初数学考前练习试卷(北师大版)
达标检测试题小升初数学必备
小升初数学试题测试卷(新苏教版)
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寒假作业
[诗词]甘为人师
达标检测练习小升初数学试题(苏教版)
小升初数学达标检测试题(选择题)
初二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解析
小升初数学试题(北师大版)
必备小升初数学模拟检测试卷3(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6年数学八年级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2016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练习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元二次方程》
小学二年级寒假数学作业练习
趣味数学游戏有多少鸡蛋(小学)
小升初数学达标检测练习考试卷(苏教版)
寒假一年级数学作业练习(西师大版)
2016-2017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小升初数学期末综合试卷
小学一年级寒假数学作业练习题(冀教版)
2016年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练习题
模拟检测小升初数学填空试题
小学2016一年级数学寒假练习作业
必备小升初数学试题(青岛版)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批改作业的技巧文章
猜数的趣味小学生数学游戏精选
人教版初三数学《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计划模板
必备小升初数学质量调研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