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设计

2017-02-23 收藏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比例这部分内容中的起始课。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主动构建知识。

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先复习有关比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引导学生结合各种规格的国旗写出每一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发现并总结出这些比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意义。

2.注重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例题来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规律。然后让学生验证,验证后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注重巩固练习的科学性。

在巩固练习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什么叫比的基本性质。

认真思考并举例汇报: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的基本性质是指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1.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14∶18   ∶

5.6∶7.210∶2

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25分钟)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材40页情境图,指导学生分别写出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计算比值。

(2)引导学生观察各比值有什么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

(3)以2.4∶1.6=60∶40为例,讲解比例的写法。

(4)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写法仿写比例,并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何不同。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以2.4∶1.6=60∶40为例,讲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计算比例2.4∶1.6=60∶40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3)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4)引导学生进行验证,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通过验证,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质疑: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各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应如何表述?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详见课堂活动卡)

6∶3和8∶5 0.2∶2.5和4∶50

1.(1)独立计算,并汇报结果:

5∶=  2.4∶1.6=

60∶40=

(2)观察、对比各比值的大小,组成等式,在讨论中明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在教师讲解下,明确:比例2.4∶1.6=60∶40也可以写成=。

(4)仿写比例:10∶2=35∶7。尝试归纳比与比例的不同。明确: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个式子;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是个等式。

2.(1)明确: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设计1

(2)计算得出:

外项之积:2.4×40=96

内项之积:1.6×60=96

(3)认真观察,汇报发现:

2.4×40=1.6×60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明确比例的基本性质。

(5)讨论、交流后汇报: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通过探究得出结论:0.2∶2.5和4∶50可以组成比例。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3∶(  )=7∶21

3.判断。

(1)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  )

(2)18∶30和3∶5可以组成比例。(  )

(3)如果4X=3Y,(X和Y均不为0),那么4∶X=3∶Y。(  )

(4)因为3×10=5×6,所以3∶5=10∶6。(  )

4.按要求写比例。

(1)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是,写出符合条件的比例。

(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一个外项是,写出符合条件的比例。

5.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在1、2、3、4、5、6、7、8、9这九个数中,任选四个数组成比例,并说说你是怎样写出来的。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7分钟)

1.教材40页“做一做”。

2.教材41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

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6.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12×2=3×8

1.5×12=20×0.9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