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公开课教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7-02-23 收藏

设计说明

发现和应用乘法的计算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关注学生的发现。

在教学中,出示几组算式,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算式之间的联系,再进行计算;在计算之后,观察乘数和积的变化,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这样的反复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应用。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一些计算规律之后,及时地安排学生按照规律写算式,根据规律进行计算,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和巩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直接写得数。

200×6= 30×8= 400×5= 8×60=

13×4= 16×3=

指名口算,并说说算法。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设计意图: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在学习新知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算一算。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第一个问题中的三组算式。

师:请大家先观察一下每组中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再想想该怎样计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该怎样计算出结果。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师:计算出结果了吗,是怎样计算的?请说一说。

预设

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结果,重点理解下面四个算式的算法。

50×10就是50个10,是500,即50×10=500。

30×20就是30乘2个10,30×2=60,所以30乘2个10等于60个10,即60×10=600,所以30×20=600。

12×40就是12乘4个10,12×4=48,所以12乘4个10等于48个10,即48×10=480,所以12×40=480。

120×40就是12个10乘40,12×40=480,所以12个10乘40等于480个10,即480×10=4800,所以120×40=4800。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用课件出示每组算式的结果。

2.看一看。

(1)提出问题。

师: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中乘数和积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跟全班同学说一说吧。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描述:

①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也乘10;

②两个数相乘,当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时,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③两个数相乘,如果每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3.根据规律写算式。

(1)课件出示下列算式。

6×3=  15×4=  18×2=

提出要求: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几组算式。

学生仿照上面的算式自己想一想,写出几组算式。

(2)交流想法和体会。

组织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想法和体会。

师:你们是怎样想出这些算式的?通过写这些算式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4.根据规律计算。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的第四个问题,请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师:还记得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你们能利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根据16×3=48,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结果。

(2)引导学生交流,用已经发现的规律来说明计算的过程。

师:这些算式你们分别是根据什么规律算出结果的?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规律,而学习计算规律的目的在于指导计算,本环节就是给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平台,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