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3
收藏
4面积单位的换算
导学案设计课题 | 面积单位的换算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设想、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课前的复习铺垫。 上课伊始,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明确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而追问: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因为学生对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经不再陌生,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自主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 | 1.课件出示1厘米=( )毫米,1分米=( )厘米,1米=( )分米。提问: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 1.先回顾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然后汇报。 2.回顾学过的几个面积单位,准备学习新课。 | 1.填一填。 (1)一个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2)一块正方形菜地的边长是1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
二、尝试探究,感悟深化。(20分钟) | 1.探究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或摆一摆探究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纸片要用多少张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才能铺满。 (2)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操作结果。 (3)组织讨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2.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量一量,算一算。 (2)交流汇报自己得出的结论。 3.总结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独立完成教材57页4题。 | 1.(1)动手操作,在书上用直尺把所给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的长度正好是1厘米。或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去摆满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纸片。 (2)叙述自己操作的方法。 方法一 画一画。 每行画10个,共画了10行,一共画了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方法二 摆一摆。 每行正好摆10张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摆了10行,所以一共要用100张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才能将大正方形纸片铺满。 (3)小组讨论后明确:因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表示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2)把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看作10分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分米),得出结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明确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4.独立完成后汇报。(左图两人说的数据都对,但淘气不知道5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右图笑笑说得对,淘气说得不对,门的面积大约是2平方米,也就是200平方分米)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7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黑板的面积约是4( )。 邮票的面积约是6( )。 4.有一幅正方形的风景画,边长是7分米。 (1)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2)在这幅风景画的四周贴一圈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合多少厘米? |
三、巩固提高。(10分钟) | 1.出示教材57页“你知道吗”,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用来表示面积的名称,开阔学生的视野。 2.完成教材57页3题。 | 1.认真阅读,并和同桌说一说对“幂”和“积”的理解。 2.结合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体会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和换算关系。 | 5.餐厅里有一张正方形餐桌,边长是20分米,这张正方形餐桌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
四、课堂总结。(5分钟) | 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文字题教学三法
适应与转化原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南京市初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精选
发展思维提高素质
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
数学说课与优化教学
充分发挥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试题(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
数学课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
于数关学思维训练教学的探讨
数学第八册期末复习与命题指导
发挥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让幼儿轻轻松松学数学
运用“小题”引路提高复习效率
数学课的练习设计
大众数学观与中师数学教育刍议
数学教学要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2016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湘教版)
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青岛版)
什么是“问题解决”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