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2
收藏
二年级上册数学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根据算式填空。
算式:8÷2=( )这个算式有2种不同的含义。
可以这样说:这个算式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也可以这样说:这个算式还表示( )里面有( )个( )。
二、仿照例子编出两道不同的应用题(提示:数量不变,应用题的事件可以变换成不同的内容)。15÷3=5例:
(1)有15名同学,平均分成3个小组,每个组有几个人?
(2)有15名同学,每3个人为一个小组,这些同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三、三年级组买回16个实心球,12副羽毛球拍。
(1)把买来的实心球平均分给三年级的4个班,每个班分到几个实心球?
(2)如果每个班分4副羽毛球拍,能分给几个班?
(3)要想把这12副羽毛球拍恰好分完(分给全年级的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几副羽毛球拍?
四、桌子上有一些钮扣,只告诉你这些钮扣比10个多,又比20个少,如果把这些钮扣平均分的话,分的份数与每一份的个数正好同样多,桌上有多少个钮扣?
参考答案
一、分析:本题适用于中等学生。这道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两种不同分法的基础上安排的,重点是想通过这道题掌握除法的两种分东西的方法,以及这两种分法所表示的不同含义。
解答:
这个算式有2种不同的含义。
可以这样说:这个算式表示把( 8 )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4 )。
也可以这样说:这个算式还表示( 8 )里面有( 4 )个( 2 )。
二、分析:这道题适用于中等偏上的学生。
目的:(1)掌握除法的两种分东西的方法;(2)两种分法所表示的不同含义;(3)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编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学习了数学,就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4)渗透学习数学要学的是方法,而不是具体的题目。(5)渗透“变与不变的思想”本质上意义不变,可以变换不同的事件,不同的事件变化的只是一些外在的条件,而内在的联系是不变的。
解答:略三、分析与解答:在解答这道题的每一问以前,需要学生们首先进行选择。因为如果单看每一个问题,只有一个已知条件。因此,在解答每一个问题前,首先要选择好要解决所求的问题还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再进行解答。
(1)16÷4=4(个)
(2)12÷4=3(个)(3)12÷4=3(个)
注:(2)与(3)如果只看列式,会觉得这两道题是一样的,但无论是从条件上来讲,还是从每个列式的意义或者每一个结果表示的意义上来讲,都是不同的。四、分析与解答:
要想解决这道题,先要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决这道题的突破口有2句话,即“这些钮扣比10个多,又比20个少,如果把这些钮扣平均分的话,分的份数与每一份的个数正好同样多,”由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1)如果按照几个几的思路去考虑,两个因数的积是一个大于10小于20的数,(2)两个因数是相同的。这道题我们不妨采用枚举法来解答,由于我们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可以先根据分析的第二条写出所有两个因数相同的乘法算式:
2×2=43×3=94×4=165×5=256×6=36再由分析的第一条可以知道只有算式4×4=16符合上述两个条件。
高二数学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1
高二数学演绎推理3
高二数学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2
高二数学抛物线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高二数学算法的概念4
高二数学条件语句4
高二数学基本算法语句3
高二数学应用举例3
高二数学基本算法语句1
高二数学抛物线过焦点弦性质
高二数学余弦定理4
高二数学圆与方程
高二数学演绎推理5
高二数学古典概型4
高二数学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及求和公式
高二数学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2
高二数学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高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高二数学基本算法语句2
高二数学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3
高二数学用样本估计总体
高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
高二数学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1
高二数学展开与折叠
高二数学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2
高二数学弧度制1
高二数学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1
高二数学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3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
高二数学向量的减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