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2
收藏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数学满分也许是永难企及的美梦,然而不够完美的148分却能拉近你我的距离。如果平凡的我能够做到,你也一定没问题。
我身在牛班,却不是牛人。同班同学里做题比我快的有之,钻题比我深的有之,然而高考考场上比我分高的却少之又少。如果说我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在于我是个地道的懒人。因为懒,我不愿苦苦挣扎于题海;因为懒,我总是拼命地寻找捷径。事实证明,数学是门可以走捷径的学科,不会偷懒的学生是与高分无缘的。偷懒也有一定的方法,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偷懒真经。
捷径一 少题海多精题
偷懒的第一要任就在于减少复习的负荷量。数学最大的负荷是永无止境的题海。开学伊始,我便整理出一个大体的概念框架,并利用已有的做题经验对应框架进行知识点筛选,删除要求低的和已掌握的,突出重点和难点。这样在第一轮复习大家都埋头做题之时,我便早早地跳出了题海。
省下时间只是手段,把精力花在研究精题上才是目的。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两大类精题:一类是涵盖了多项考点的母题,一类是同一题型中频率较高的错题。经验表明,对这两类题的反复研究和提炼大大提升了我学习数学的效率,为短期内成绩攀升打下坚实基础。
捷径二 少抄书多翻译
文科数学的一大特色,就在于你可以通过有效的总结来代替无尽的习题。总结并不代表一味地抄公式抄概念,而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和做题经验归纳出针对自身的解题技巧,这也就是我所谓的翻译。事实上,高三一年我花在总结上的工夫与做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总结中萃取出的一本针对性极强的翻译小册子最终成为我数学攻坚的不二法宝。
捷径三 少动手多动脑
高三的任务很重,文科每天的作业量足以把手写到抽筋。为了偷懒,我在动笔做题之前总先浏览一遍题干,遇到会做的题绝不浪费笔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也只综合起来做个思路比较即可(当然前提是计算和格式能过关)。这个习惯不仅为我省去了大量无意义的劳动,更让我获得了从更高层次上审视题目的机会,从而加强了对许多考点的纵深理解。
捷径四 少粗心多自信
粗心大意是大家在数学学习中难以绕过的一大障碍,然而粗心只是表象,追本溯源仍是不够熟练。不熟练并不意味一定要用题海来补救,惯于偷懒的我选择了用翻译来解决问题。审题不细的现象背后,或许是忘了分母不能为零,或许是记不清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总之,导致粗心的原因无非几类,稍作总结便可悉数在握。
北师大版小学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提高练习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成数》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分析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海底世界》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之轴对称1》教案
人教版五下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应用题专项训练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折扣》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第三课时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2)》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变换》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2016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知识点之长度单位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旋转》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美妙的“杯琴”》教案
人教版五下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教案
人教版五下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判断题专项训练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测试题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减混合》教案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
人教版五下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填空专项训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