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3
收藏
教学目标
1. 我们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 我们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理解其意义。
教具: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 读一读,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
3×2 4×5 3×6 5×2
2、(出示课件)看图说出是几个几,再列式。
二、激趣导入
1. 画手激趣。
谈话:(老师伸出自己的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能把自己的手画下来吗?请小组的每一个同学把自己的一只手画在一张卡纸上。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后(5人一组),在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2. 数手指。
提问:请小朋友看自己小组画出的图,你能数出图上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吗?
谈话:你能把表格填完整吗?(出示课件)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表格填一填。
手的只数 1 2 3 4 5
手指的个数
学生看图边数边填表。
反馈:你是怎样填、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一边数一边填,也可能一边加一边填)
提问: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很好,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能想出更好的算法吗?(用乘法算)
谈话:很好,下面我们就用乘法算一算。(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三、 自主探索
1、尝试编口诀。
提问:(指图中的一只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几个5?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1个5 1 × 5 = 5
再问:你能根据1 × 5 = 5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五得五)
要求:请小朋友用这样的方法,独立编出其他5的乘法口诀,并把编口诀的过程写在下面的练习纸上。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商量。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谈话: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到黑板上编出口诀,并说一说编的过程。其他的小朋友可以进行评价。
3 记忆口诀。
谈话: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口诀。
反馈:记住5的乘法口诀了吗?你是怎样记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中可能出现:由其中一句口诀推出与它相邻的两句口诀;5乘几结果的个位上不是5就是0;用手指帮助记忆,一个五、两个五……)
4. 游戏练习。
对口令。师生互对、同桌互对。学生齐背口诀。
四、 巩固深化
1. 补充口诀。(出示课件)
2. 完成复习中的两道习题答案。并说明运用了哪句口诀?
3.游戏: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口答乘法算式的结果。
4. 比较大小
5.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后,比较每组两道算式,说一说如果忘了某一句口诀,可以怎样想。
6. 送信。
出示四个信箱,上面分别写着10、15、20、25等数,学生按照信件上的信息(如:“二五一十”“5乘4 =”“2 × 5 =”“5 + 5 =”等),将信件投入对应的信箱。
五、 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必修2】2.1《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必修2】2.1《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2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必修3)
【必修2】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3
【必修2】1.3《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必修2】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2
2.1.1随机抽样2(必修3)
【必修2】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3
【必修2】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2
【必修2】2.1《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1
【必修2】1.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4
【必修2】1.3《球的体积和表面积》2
2.1随机抽样习题课(必修3)
【必修2】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
1.3算法案例(第四课时)(必修3)
【必修2】1.2《直观图的画法》
【必修2】1.2《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2
【必修2】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
【必修2】1.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3
【必修2】3.2《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
【必修2】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
【必修2】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
【必修2】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2
1.3算法案例(第二课时)(必修3)
【必修2】1.1《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2.1.1随机抽样(必修3)
【必修2】1.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3
【必修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必修2】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2
【必修2】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