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收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意义是什么?相关的知识都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知识。
⊙回顾与整理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子说明。
生1:加、减、乘、除。
生2:列举算式……
(2)课件出示教材70页1题。
庆祝“六一”。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用了哪些运算?
预设
生1:我根据第一幅图提出问题,两个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6+39=65(只)。
生2:我根据第一幅图提出问题,还要折多少只纸鹤?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20-26-39=55(只)或120-(26+39)=55(只)。
生3:我根据第二幅图提出问题,一共需要多少钱?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5×52=78(元)。
生4:我根据第三幅图提出问题,扎蝴蝶结用了多少米彩带?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8×=9(m)。
生5:我根据第四幅图提出问题,平均每组有几名同学?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6÷4=9(名)。
(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解答,用课件展示相关算式)
(3)结合上面的算式,完成下面的表格。
(注意引导学生考虑全面,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下表)
算 式 | 意 义 | |
加法 | 26+39=65 | 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减法 | 120-26-39=55或120-(26+39)=55 |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
乘法 | 1.5×52=78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18×=9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
除法 | 36÷4=9 |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
(4)整数、分数、小数运算的哪些意义相同?
预设
生1:整数、分数、小数的加法、减法、除法的意义相同。
生2:分数乘法的意义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种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四则运算的关系。
(1)陈述加与乘、加与减、乘与除相互间的关系。
预设
生1:加法是最基本的运算,整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生2:加法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而减法是知道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加法和减法是互逆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生3: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把一个数进行平均分,求份数或每份数,乘法和除法是互逆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陈述加、减、乘、除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预设
生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生2: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生3: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生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商=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生5: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9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2
掷一掷单元测试
五年级数学上册调研试卷1
平面向量课件7
常用逻辑用语课件13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块质量检测试题8
因数与倍数测试卷
导数的概念课件
用字母表示数单元测试2
证明不等式课件2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单元测试
不等式课件4
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
不等式课件2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单元测试
不等式课件3
植树问题单元测试1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卷
常用逻辑用语课件18
循环小数单元测试
不等式课件9
常用逻辑用语课件16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单元测试
常用逻辑用语课件14
常用逻辑用语课件15
植树问题单元测试2
不等式课件8
不等式课件10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7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