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收藏
第四单元 正比例与反比例
单元备课方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变化的量、正比例、画正比例图象(画一画)、反比例。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从本单元开始正式学习简单的函数知识,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能帮助学生初步学会以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以前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集合和对应的思想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及比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之前学习的探索数、形的变化规律,用字母表示数等,已经为学生积累了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经验。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中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基础。
备内容
正比例与反比例
变化的量(1课时)
认识“变化的量”
正比例(2课时)
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画一画(1课时)
认识正比例图象
反比例(2课时)
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列表和画图都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常用的方法。 2.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会利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1.结合丰富的实例,经历正比例与反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与反比例。 2.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应用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经验。 |
备重难点
重 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列表和画图都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常用的方法。
2.结合丰富的实例,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并能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
3.运用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 点
1.能根据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运用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课标三年下《24时计时法》WORD教案之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
人教课标三年下《位置与方向》教案之二
人教课标三年下《平均数》WORD教案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全册第十二册
人教课标三年下《位置与方向》教案之三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三年下《会看简单的路线图》WORD教案
人教课标三年下《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WORD教案
人教课标三年下《24时计时法》教案之二
人教课标三年下《口算除法》WORD教案之四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全册
人教课标三年下《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
人教[2012]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word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WORD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二)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人教课标三年下《位置与方向》教案之一
新课标第十册数学教案(图形变换因数和倍数)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统计》WORD教案
人教课标三年下《口算除法》教案之一
人教[2012]版数学一上《5、4、3、2加几》word学案
人教课标三年下《位置与方向》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教案全集
人教课标三年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WORD教案
人教课标三年下《数学广角》WORD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