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收藏
设计说明
1.重视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在复习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了大量相关联的量,让学生判断这些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成正比例关系的量,还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2.突出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在新知探究环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并连接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认识并掌握正比例图象的特点。
3.及时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在反馈应用环节,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正比例图象,并应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利用图象,不计算,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作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①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与行数。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与高。
③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
④圆的周长与半径。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我们已经知道了正比例的意义,并且学会了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那么我们能否用图象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先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及巩固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再直接揭示学习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探究新知
1.认识正比例图象。
(1)课件出示教材44页表格。
全班同学去看电影,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如下表。
人数 |
0
1
2
3
4
5
6
7
8
…
票费/元
0
2
4
6
…
组织学生把上表填写完整,并判断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是否成正比例。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课件完成)
(2)观察、交流。
①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发现看电影的人数和所付票费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人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票费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票费随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生2:我发现看电影的人数和所付票费的比值是一定的。
生3:我想到了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生4:我想到了是否可以用图象来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
从容迎接2007年中考数学之四个一
专家指导:三招应对中考数学变化
决战2012中考:初中数学公式、定理汇编(一)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快速查缺补漏六步走
中考数学:把“做作业”当成考试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数学试卷分析
备战中考数学的九大要素
2012武汉元月调考数学解析:李娜入题“接地气”
揭秘中考数学考试中的高分的秘诀
2012武汉元月调考数学:选择填空题源于课本
决战2012中考:专家助你冲120
新东方名师讲解:数学最短路线问题解析与拓展
初中数学打好基础很重要五点建议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考试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决战2012中考:初中数学公式、定理汇编(三)
中考数学注重生活应用 培养理解分析能力
初三学生制定好寒假复习计划:数学分析1张试卷
2012上海初三上学期月考试题免费
2012中考数学学习方法:成绩提高技巧
数学98分排名倒数:家长质疑打击孩子自信心
名师点拨:中考数学冲刺复习之选择填空题
决战2012中考:十字相乘法解析
决战2012中考:初三生学好数学四步走
决战2010中考: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多项式的运算)
2012年中考数学锁定“三轮复习”
2012年北京海淀区初三(上)期末数学考试范围
决战2012中考:十招实用数学解题方法
决战2012中考:三招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数学:数学试题压轴题的解题策略
名师指点:中考数学需要重视的七大问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