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收藏
设计说明
1.重视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在复习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了大量相关联的量,让学生判断这些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成正比例关系的量,还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2.突出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在新知探究环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并连接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认识并掌握正比例图象的特点。
3.及时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在反馈应用环节,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正比例图象,并应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利用图象,不计算,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作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①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与行数。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与高。
③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
④圆的周长与半径。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我们已经知道了正比例的意义,并且学会了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那么我们能否用图象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先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及巩固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再直接揭示学习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探究新知
1.认识正比例图象。
(1)课件出示教材44页表格。
全班同学去看电影,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如下表。
人数 |
0
1
2
3
4
5
6
7
8
…
票费/元
0
2
4
6
…
组织学生把上表填写完整,并判断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是否成正比例。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课件完成)
(2)观察、交流。
①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发现看电影的人数和所付票费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人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票费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票费随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生2:我发现看电影的人数和所付票费的比值是一定的。
生3:我想到了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生4:我想到了是否可以用图象来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
数学脑筋急转弯:棒球比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篮球鞋
数学脑筋急转弯:倒拔垂杨柳
数学脑筋急转弯:吹蜡烛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熨烫衣服
数学脑筋急转弯:几个子女
数学脑筋急转弯:时针和分针重合
数学脑筋急转弯:报纸消息
数学脑筋急转弯:排列队形
数学脑筋急转弯:5比0大和0比2大
数学脑筋急转弯:渡船
数学脑筋急转弯:切西瓜
数学脑筋急转弯:洪水淹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组合数字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袋装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裁缝剪呢料
数学脑筋急转弯:手指受伤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卖玩具
数学脑筋急转弯:影子
数学脑筋急转弯:看棒球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什么蛋不能吃
数学脑筋急转弯:汤姆过生日
数学脑筋急转弯:宴会握手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水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丢钱
数学脑筋急转弯:砸玻璃
数学脑筋急转弯:谁亏了
数学脑筋急转弯:夜黑风高的晚上
数学脑筋急转弯:放大镜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