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收藏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并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交流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伊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汇报并借助手势说明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身高的变化情况,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年龄和身高这两个变量。
2.在观察中捕捉数学信息。
教学中,遵循主体性原则,结合教材具体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空间,使学生不但经历从情境图中找到互相依存的两个变量,并真实感受到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的过程,而且在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在思考中进一步丰富对函数的感受。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图象等深入分析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互相依存的两个变量存在的普遍性,体会到变量与变量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调查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体重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激趣。
谁能借助手势形象地说明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身高变化情况?(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2.导入新课。
在青少年时期,我们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都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年龄、身高、体重这些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亲身经历的身高的变化引入,通过语言描述和手势,让学生在初步认识生活中存在着变化的量的同时,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
1.观察、感知变量。
(1)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表格和图表示了妙想6岁前的体重变化情况。
年龄 | 出生时 | 2岁 | 4岁 | 6岁 |
体重/kg | 3.5 | 14.0 | 18.0 | 21.0 |
教师提问:
①观察上面的表格和图,想一想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②说一说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学生互相交流、汇报后教师总结:妙想6岁前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③体重会一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吗?
教师小结:体重和年龄是一组互相依存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由人的生长规律决定的,现在我们还不能把这种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2)观察图象,感知变量。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时练习题2
七年级数学概率检测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检测试题2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时练习题1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调研检测试题16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检测试题1
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检测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运算综合测试卷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检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课时练习题1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及实际问题试题
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检测题1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练习
七年级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题1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运算检测题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的乘法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调研检测试题17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检测试题2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试题
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检测题3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试题1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检测试题1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检测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时练习题1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时练习题3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试题2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调研检测试题14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调研检测试题15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调研检测试题1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