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情境教学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谈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情境...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谈如何开展...

谈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2017-02-16 收藏

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和认知环境的综合体,是知识的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小编的几点浅见: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早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的基础,数学学习更加需要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概念性强,有些知识点很是抽象,这就注定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有机会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学习。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出发,如实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积极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复习“函数的图像”时,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被引入进来: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远远领先于乌龟,兔子就骄傲了,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却 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并用简洁的函数图像描绘出来,再次展现了数学的魅力。这样,通过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起于思,源于疑。”问题是引起学生思维的关键因素,是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孔子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旧知识的相互矛盾,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知识之间的矛盾都会引起学生对新兴事物的质疑。因此,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我们教师在积极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的情境,使学生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究学习,使其充分经历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探究、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提出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又如,在教学“有理数相乘”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对以前学过的正有理数相乘进行复习,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6,6 × 10就是6个10相加,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0 × (-5)是什么意思呢?总不能说是10个(-5)相加吧?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引起了学生新旧知识的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加以引导,使其探究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落在实处。

三、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知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生活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亲切感,从而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去研究问题。此外,初中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变得十分抽象,而且枯燥无味,但如果把数学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数学就会变得十分有趣。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抓好这一点,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例如,在“数轴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今天温度上升了5度,明天会下降5度,你们能用数轴表示出今明两天的温度变化 吗?”或者“学校超市今天收入600,但是进货用去了600,你能用数表示出这些相反的量吗?”这样,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在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的学生的生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充分明白了学有所用的道理,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总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情境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的需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的合格教师,我们应不断的研究总结,不断的探究创新,有效创设情境,使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中得到真正的提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