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9
收藏
前两天,我的徒弟之一兰兰对我说:“组长,今天放学路队时,我们班一个家长问我什么是自然数,我不知道该怎么给他说。”
听到这个问题,我猛地一愣,因为这种纯概念性的东西的确不好准确表达,凭着记忆,我感觉“自然数”的定义仿佛是:像0、1、2、3……这样的数叫自然数。
究竟准确与否,我不敢肯定。看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老师有一缸水都不够,得让自己变成“自来水管”!O(∩_∩)O哈哈~
于是乎,我为了让自己变成“无所不知”的人(这是不现实的),开始四处查找关于“自然数”的资料。以下是我的收获,和大家共享,尤其是教数学的同仁们!
自然数概念指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件数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自然数由0开始 ,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体。
说的通俗点就是: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但这样的解释似乎无法满足我的求知欲,于是我开始翻自己的书架,终于发现了如下阐述:
苹果是一个个分离的、独立存在的,像这类东西(数学上称作集)在数数目的时候,回答是多少个,这类东西就称作离散量。如:人群、鸟群、棍子捆,全都是离散量,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个相互分离的。在数离散量时总是说1,2,3,……,称为自然数。
与数多少个的离散量相比较,像测量水有多少这样的量称作连续量。因为桶里的水不是一个个分离的,而是连续变化的。水无论分到多么细小也是水,是不会变的。还有,当把两个桶里的水倒在一起,仍然是连续的水,看不到有接缝的地方。像这样能够自由地分开和结合东西就称为连续量。
然而,离散量和连续量的区别也并不是绝对的。例如:3个人分吃2个苹果,因为不好分割,就把苹果榨成汁,分给三个人喝果汁。这就是把离散量的苹果变成了连续量的苹果汁,从而解决了问题。
离散量要数,连续量是需要测量的。
看到这些,我不仅加深了对自然数概念的理解,也顿时明白了很多原来似懂非懂的问题。真是学无止境啊!我想明白了这些,等到第七单元讲《古人计数》这节课时,我一定会把课上的有点深度的。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7.5.2实践与探索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7.5.3实践与探索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8.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9.1.2矩形的判定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9.3.3正方形的判定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20.3.2用计算器求标准差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7.3.1一次函数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7.3.2一次函数的图象课件ppt
16.4.1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课件2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20.3.1方差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课件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第16章分式复习(一)课件ppt
20.1平均数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7.1变量与函数(2)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20.1.1平均数的意义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9.2.2菱形的判定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20.2.1中位数和众数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7.2.2函数的图象(1)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8.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9.1.3矩形的判定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6.4.2科学记数法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7.1变量与函数课件ppt
17.2.1函数的图象——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ppt
16.4.2科学记数法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7.3.3一次函数的性质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第16章分式复习(三)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7.2.2函数的图象(3)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7.1变量与函数(1)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9.3.1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课件ppt
201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下20.1.2加权平均数课件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