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1
收藏
一、要把握好复习的节奏
考生要保证自己的三轮复习完整。第一轮应该全面复习,不漏掉考纲所列的所有知识条目,做到全面、扎实、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第二轮专题突破,掌握通用的解题模式和思维方法,侧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则是第一阶段中的弱点、中考试题中的热点、创新点和难点,像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以及第23题的压轴题,争取解题能力明显提高;第三轮实战演练,通过全真模拟来查漏补缺,形成考试能力。在第二轮和第三轮的复习训练中,一直都很熟练的考题就可以放弃了,不必再花费时间去演练,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要重视概念和公式的复习
实际上考概念和考公式并不难,是属于送分题,只要掌握好就能得分。每做一个题,都要问自己,这题考什么概念,考什么公式,或者说考什么知识点,做到用正确的概念和恰当的公式指导自己解题。比如:求的平方根的问题,就有很多的考生总答错,有答6的,有答正负6的,其实正确的答案是正负根号6,问题出在对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不清楚;像求等边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求菱形的面积公式、求方差的公式等等,都要熟记,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三、要重视探究和创新
近些年来综合与实践部分内容的分值有所增加,提高了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复习这类问题时,要勇于自主探究,要有创新意识和突破常规想法的能力,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的答案看似简单,却反映了考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这正是老师出题的意图,所以考生要自信的写出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争取得分。
四、要熟记常用方法
解数学题要有正确的方法,方法选对就等于开门拿对了钥匙,解题才能游刃有余,方法不对解题就等于南辕北辙。所以我们要熟记常用解题方法,像转化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归纳类比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都能指导考生灵活解题的优选方法。在几何题中遇到中点问题,常采用倍长(即中心对称变换)的方法,角平分线的问题,常用翻折(即轴对称)的方法,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问题常用到旋转变换,还有配方法等等。而这些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都应在每一轮复习中认真体会,不断积累,去发现怎样将知识进行迁移转化,从而使问题的解决简单化。
五、要耐心审题
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弄清题意是做题的前提,考生拿到试卷不要急于解答,先通览全卷,看看题型有些什么变化,哪些题比较熟悉,哪些题有点生疏,做到心中有数,先易后难,把握好时间;解题中,必须做到小题读两遍、大题读三遍之后再着手解题,否则是欲速则不达。比如,有些考生在做作图题时,题目要求作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结果他作的是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应该是作顺时针旋转后的图形,结果画成逆时针旋转后的图形,题目要求不等式的整数解,结果有的考生把整数解遗落了,只求了不等式的解集,这些问题都是审题不到位造成的后果。
六、要规范答题
解答题应按要求做,每一题的步骤和格式都要写规范写完整,应用题不要忘记写答,还要带好单位;比如有道概率题的第一小题,问这个游戏是否公平,你到了第二小题才回答此游戏公平,当然第一小题的分就会扣掉了。
总之,希望考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按部就班,踏实复习,把握好自己的脉搏,以轻松的心态迎接中考。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中考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
大家都在看
第一学期初三第一次测试数学试卷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初三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测试题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
二次根式及一元二次方程基础测试题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上学期]
九年级数学试题第三次月考卷
初三第二次月考[上学期]
初三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
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1
岔南初中初三数学基础测试一
湖州市南浔区2005年初三数学竞赛试卷
九年级数学试题第三单元检测卷
九年级数学试题第二十四章圆第一节
初三数学试卷[上学期]浙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验卷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题)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二次根式测试题
二次函数单元测试卷
初三月考试卷(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浙教版
初三数学月考试卷[上学期]华师大版
春雨中学九年级数学月考试卷
初三数学章节练习卷[上学期]华师大版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综合练习卷二
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初三数学12月考试卷
白杨坪初中期中考试试卷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