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
收藏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下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谈谈教学后的感想。
首先,生活情景引入,体现数学的价值。 环节:小芳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1.15倍;小明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6/5;小丽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110%。问:谁跳的次数最多? 我原设计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跳绳数据改编成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要想比较3人跳绳次数的多少,就必须进行相互的转换,从而感受互化的必要性。但是这个情景并没有达到最大的利用效果,并且只有提出没有解决,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其次,合作交流,确保人人有收获。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仿写类似的例子。上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举的例子,同桌合作交流,说一说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通过仿写、交流等活动使得每位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些收获。但是如果在后面的练习中能设计一些同桌互相出题、互相批改的环节,或许对本知识的学习更扎实。
最后,探索发现,使得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百分数化小数的合作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当中出现两种方法,方法1是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化成小数,80%的学生都用这个方法;方法2是把分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这个方法只有少部分学生知道,而且他们只是停留在知道的份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方法为什么行得通,我通过设计了一个探索发现的环节,既突破了重难点,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但是由于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而是直接说方法2是简便快捷的方法,感觉有点硬塞给学生了。其实可以出一些位数较多的小数,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来做,从而对比得出方法2是快速简便的方法。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过程算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存在较大的困惑。就是像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基本弄懂的一节课,我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该怎么拓展提高?
初三数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北师版]
北师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
正多边形和圆(1)
浙教版九年级上二次函数复习课件
因式分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
因式分解法(1)
北师版初三数学你能证明它们吗10
浙教版圆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初三数学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点到腰的距离[北师版]
北师版初三数学为什么是0(二)
初三数学生日相同的概率1[北师版]
证明(二)回顾与思考
证明(二)回顾与思考
正多边形的画法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2)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2)
正多边形和圆(1)
北师版初三数学你能证明它们吗1
浙教版二次函数的应用(11)
北师版初三数学你能证明它们吗3
正多边形和圆(2)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
初三数学花边有多宽6[北师版]
浙教版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3[北师版]
因式分解法(1)
北师版初三数学你能证明它们吗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