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9
收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米尺。
学具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语文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语文书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该用什么来表示呢?是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4.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动手测量数学书。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1)指导学生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是多长。
(2)引导学生用教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
(3)引导学生测量时引出毫米。
2.探讨“1毫米”有多长。
(1)学生汇报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2)课件展示: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到“毫米”作单位?
老师总结:长度或厚度为1毫米的物体有很多,如身份证的厚度、1分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等。
3.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其它学具的长度。
(1)师生共同探究测量的结果。
(2)总结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2.做一做教材第22页第1、2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五、教学板书
借记卡, 1分硬币, 语文书, 情感, 教学
《相遇问题》说课设计与点评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找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小数除法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圆的面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说课稿数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上学期《列方程解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3的倍数的特征
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统计与可能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
小学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点阵中的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小数的性质》
长方体的认识 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说课稿: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小学数学《统计》说课稿设计
《简便计算》说课稿设计
数学优秀说课稿《小数除法》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说课稿《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梯形面积的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说课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点阵中的规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