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9
收藏
首先同学们要赶快走出上次月考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阴影,初三考的不仅仅是你的学习,而且需要过硬的心态,不能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更不能因一时的失败而丧失信心。
其次上课一定注意听讲,因为现在每个学校的进度都非常快,而知识点又非常难,相信很多同学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那上课一定注意听讲,把不会的知识点在课上记下来,课下一定要主动问老师。一定要注意老师上课讲的题是最精华,一定要弄懂。现在是初学不在乎你做多少题,关键在于你会多少题。一定要准备错题本,反复看,只要你能保证再出现以前错过的题不再出错,那我相信你的成绩会非常理想的。
初中的题目有一点非常好,题型有很多相同性,等到你以后做题做多了,你会慢慢发现。所以我还可以教大家一招,当你看到非常容易出现的题型的时候,如果你实在不能理解,那我希望你暂时能背下来,第一可以保证此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同时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理解它。
还有就是尽可能找一下学校去年的试卷自己检测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还有那些问题。
因为我们知道期中考试的难点有二次函数,所以最后把二次函数当中经常考的题型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次函数:
1.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 当出现任意三个点坐标的时候,直接带入求出解析式。
(2) 当出现(X1,0),(X2,0)的时候,用双根式求解析式。
(3) 当出现(h,k)时,就用顶点式求解析式。
2. 根据函数图象判断正负(a,b,c,a+b+c,a-b+c,2a+b)
a看开口方向(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b看对称轴(左同右异,a和b共同决定对称轴),c看与y轴交点(c0交y轴正半轴,=0过原点,0交负半轴),a+b+c看当x=1时所对应的y值正负,a-b+c看当x=-1时所对应的y值正负,2a+b看对称轴。
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结合(大题)
出现这样的题的时候注意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 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
y=ax2+bx+c(a0)
(1)关于x轴对称
y=-ax2-bx-c
(2)关于y轴对称
y=ax2-bx+c
(3)关于原点对称
y=-ax2+bx-c
5. 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原则
6. 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注意对称轴是否在定义域内,如果在,那顶点坐标的纵坐标就是要求的最值,否则就不是。切记(很多同学在求最值时不看x的取值范围,直接用顶点坐标纵坐标当做最值,这样是错误的)
最后告诉自己你能行。
听课随笔 生动有趣的课堂在滋啦声中展开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连加》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数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测量物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整百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几百几十几》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如何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有感于微信群的互动管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不进位加》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