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
收藏
导读:高考,比的不是智商高低,比的是谁的耐心好,经过一轮、二轮、三轮复习的摧残还能有几个小伙伴说自己屹立不倒的?今天查字典数学网小编末宝就给大家带来了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的同步练习,快来看看吧。
1.已知向量a,b满足a·b=0,|a|=1,|b|=2,则|a-b|=( )
A.0 B.1 C.2 D.
解析 |a-b|====.
答案 D
2.已知a=(1,-2),b=(x,2),且a∥b,则|b|=( )
A.2 B. C.10 D.5
解析 ∵a∥b,∴x(1)=2(-2),解得x=-1,∴b=(-1,2),∴|b|==.故选B.
答案 B
3.向量a,b满足|a|=1,|b|=,(a+b)⊥(2a-b),则向量a与b的夹角为( )
A.45° B.60° C.90° D.120°
解析 ∵(a+b)⊥(2a-b),∴(a+b)·(2a-b)=0,
∴2a2-a·b+2b·a-b2=0,∴a·b=0,∴向量a与b的夹角为90°.故选C.
答案 C
4.已知a,b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60°,则(2a-b)·b=( )
A.-1 B.0
C.1 D.2
解析:由已知得|a|=|b|=1,〈a,b〉=60°,
∴(2a-b)·b=2a·b-b2
=2|a||b|cos〈a,b〉-|b|2
=2×1×1×cos60°-12=0,故选B。
答案:B
12.已知平面上三点A,B,C,→(BC)=(2-k,3),→(AC)=(2,4).
(1)若三点A,B,C不能构成三角形,求实数k应满足的条件;
(2)若△ABC为直角三角形,求k的值.
解 (1)由三点A,B,C不能构成三角形,得A,B,C在同一直线上,即向量→(BC)与→(AC)平行,∴4(2-k)-2×3=0,解得k=2(1).
(2)∵→(BC)=(2-k,3),∴→(CB)=(k-2,-3),
∴→(AB)=→(AC)+→(CB)=(k,1).若△ABC为直角三角形,
则当A是直角时,→(AB)⊥→(AC),即→(AB)·→(AC)=0,
∴2k+4=0,解得k=-2;
当B是直角时,→(AB)⊥→(BC),即→(AB)·→(BC)=0,
∴k2-2k-3=0,解得k=3或k=-1;
当C是直角时,→(AC)⊥→(BC),即→(AC)·→(BC)=0,∴16-2k=0,
解得k=8.综上得k的值为-2,-1,3,8.
更多数学复习资讯,尽在查字典数学网。
末宝带你游数学:
《找规律》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万能大师——莱布尼茨
陈景润轶事
买汤喝的故事
《找规律》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数学幽默七则
《找规律》教学设计(第3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
西方的勾股定理之父——毕达哥拉斯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与反思
数学课睡觉
2015年专家指点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伯努利家族
最实用的高考数学应试答题技巧
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
科学巨人牛顿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狄利克雷
数学家——丘成桐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为科学而疯的人——康托尔
2015名师谈高考数学的四个答题技巧
数学课上的七个笑话
大数学家柯西
数学笑话:两个饭桶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说课
韦达——符号代数的先驱
2015年高考数学解答题答题技巧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