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探索性探究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高中数学教育探索性探究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高中数学教育探索性探究

高中数学教育探索性探究

2016-12-05 收藏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思维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高中数学是高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测能力以及严密的思考能力的知识学科。新课标进一步完善了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和方式,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通过对目前教育水平的观察发现,真正落实探究性教学不能浮于口号,应该从日常教学方法和实践中做到真正的教学。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方法。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教育界的信息传播也在以很快的速度进行,各国的教学理念相互融合,对全球教育水平的提高都很有帮助。而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更不应故步自封,挖掘新的教学理念并加以尝试,这才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为了提高高中数学的探究效率,可以将教学分为研究性教学和互动性教学,并将这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加入创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中,积极探索,积极分析,提高探究能力。

一、探索性教学可在研究性教学中展开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倡主动探究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探究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心理,只有发自内心的好奇和求知欲才可以推动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秉持主动性原则,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函数图象时,教师不应在最开始就将每个公式对应的函数图象给学生全部展示出来,让他们记忆,或者自行理解。这样不是探究的过程,而是寻找技巧记忆图象的过程。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根据确定点描绘图象。比如y=(12)x,y=(13)x,y=2x等,每个图象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图象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此时,教师给学生制订研究项目,观察自己绘制的每个图象,讲述其特点,和其他图象的不同等,进而使学生掌握函数值与图象的关系,让学生的探究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2.拓展教学知识范围,鼓励发散思维

高中数学教科书是提供教学参考的依据,其可以指导老师教学。但是,因为内容呈现有限,很多发散思维的知识点并未全部给出。这是拓展数学学习范围的必要性,也是客观依据。另外,探究性学习就是深入挖掘学习内容,扩大学习层面,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加以应用是拓展数学学习范围的主观要求。拓展教学范围,除了老师按照参考教学书籍,给学生在课堂中讲解更多的发散思维的知识点之外,还要求学生自己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拓展,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出更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是发现新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拓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对他们的想法表示赞同或肯定,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例如,在用样本估计总体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不妨让学生开放学习思路,延伸到自己的生活和现实中。比如,家中有一袋米放了比较长的时间,有的米出现了黑点,那么如何可以知道这袋米是否还能食用呢?学生可以用样本估计整体的方式,得出答案,这样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练习了知识的应用,更是课本之外的生活探究。

3.重视课下实践,提高数学学习意义

探究性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为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可以说是研究,对理论的深入探究可以说是探讨,而只有在实践上的深入探究才能算是探索。探究就是尝试摸索的过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步骤。而课下探索实践课,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性课程。老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合理的学习任务,或者只是给他们提供理论参考,让学生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比如,在学习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时,这是一个大的章节,先要明确函数模型中每个变量的意义,然后理解变化趋势,并学会作图。在课下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函数的变量,然后确定变量关系。比如,夏天的温度与小区居民用电量的关系;养殖场饲料价格与盈利之间的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人口和平均工资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探究性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考察自立题目,然后初步确定函数关系,寻找定量,之后再经过与数据的比对,发现错误,纠正完善。探索性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提升学生探讨和索要的能力,从探讨中得到需要的信息。

二、探索性教学可在互动性教学中展开

1.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

探索性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保证。特别是能够在课堂上和老师交流,可以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得学习体验,学习效果更好,能掌握更多有逻辑的数学思想。学习的过程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理解一步步攻克难关,掌握更多复杂的知识。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需要老师用幽默的课堂语言,先设问后解答,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久而久之可以锻炼他们边学习边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这也是探索性教学的重要特点。师生的互动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培养。

2.鼓励课下生生交流,巩固复习

老师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回答每个学生的问题,还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问题比较简单,而不好意思开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下交流,彼此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学生空间立体感比较差,在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皆为此类题目。如果老师照顾理解能力最差的学生,那么讲课的速度就会很慢,课堂效率低。但是这部分学生又不能充分理解,更加难以做到探索性学习。所以,课下的生生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可以站在初学者的角度上,传授给其他人一些小技巧,虽然不是理解的正确方式,但是能够帮助想象和解决问题。空间几何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也能因为小技巧而得到解决,学生受到他人的启发,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这就是探索性学习,站在其他学生基础上的探索。

3.学会与资料交流,自己解答疑惑

探索性学习还包括对新知识的学习。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不可能时时陪伴自己,一定要掌握自己查阅参考书籍,或者是向其他学习资料求助的能力。这种互动是学生单方面的,学生应深入资料当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高中数学的参考资料也有很多,老师要培养学生善加利用。比如,学生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掌握得不熟练,那么就要选择这部分的习题加强练习。或者是对之前的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拓展,完成写作业任务。

总之,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巧妙引导,学生的自我领悟和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更高的科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思想基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