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困境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困境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困境

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困境

2016-12-05 收藏

回归生活的小学数学教育必然要求教材的生活化,即生活数学与文本数学相切合,数学教材的生活化有利于推动落实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有利于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从目前来看,关于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的理论研究相对匮乏,教材生活化的题材更新较慢,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存在较大距离,甚至不乏伪生活化现象。

当今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走向是回归生活,紧密关联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以往有关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已不少,但相关研究更多的是从教学这个立场去探讨,而教材生活化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值得挖掘的研究课题。我国的课程改革以来,教材从一纲多本到一标多本,教材编写力求充分考虑教育中人的生活足迹,通过选取学生所熟知的现实生活题材,联系生活中数学与教材中数学,使得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但不止于生活。数学学习是以熟悉的生活为跳板,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的内涵

生活。关于生活的研究,国内外教育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杜威和陶行知。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在其《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我认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1]另外,他还提出儿童在学校、家庭、社区和自然环境中的经验和生活的一致性、完整性。[2]可见,杜威把儿童的生活从学生生活的环境拓展为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自然生活四个方面。陶行知在杜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其主要观点: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3]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4]结合以上的观点,本研究所指的生活是广义上的生活,它从儿童视角出发,结合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自然生活,利用儿童现实生活事例来进行的教育活动。生活化。关于生活化可以分解为两部分来理解,生活强调的是一种生活教育活动,化强调的是转变为某种性质或状态,是一种趋势或方向。本研究中生活化是指教材编写流于生活的趋势,旨在说明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密切关联的,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不是脱离社会的、枯燥的理论,而是能够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问题,是有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教材生活化。学生生活的世界是具体、鲜活的动态世界,而非抽象、纯科学的静态世界。生活世界是真切存在的、基础的、本源的世界,作为直接展现给学生的教材也必须进行生活化的设计与编排。因而教材生活化是指教材所选择的素材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在设计和编排方面着眼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结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是指教材在设计和编排方面要着眼于小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及认知特点,并结合数学的学科属性,采用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生活素材,将生活化和数学化有机整合,其培养小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的价值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切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具有的认知规律和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需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例,以减轻他们的数学学习负担,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更易于他们去感知、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1.数学教材生活化能提升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动机,学生对教材中呈现的材料感兴趣时,就会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学习效果明显会高于被动学习。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中选取的素材如下: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的指针;蝴蝶、天坛和飞机等。这些素材取自生活,虽然是抽象的数学概念,也会让学生感到熟悉和具体,进而产生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冲动,从而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

2.数学教材生活化能促进对知识的内化

新知识的学习最难的是如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小学生在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往往最担心的问题是今日学,明日忘。教材内容生活化能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去运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感悟,能够迁移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必然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也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中选取的素材是钟表,教材中让学生运用自己已学的时间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使得教材起到内化学生知识的作用。

3.数学教材生活化助推数学素养的养成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材向生活化转变,使得学生能够基于生活材料,从现实生活出发,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其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数学素养。比如,数感在数学书素养中较为抽象,为了深化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尽量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和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进而养成数学素养中的数感。

(二)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推动落实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

当前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回归生活,重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摆脱数学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病,这种理念的提出给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活力。教材作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媒介,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教材进行生活化编写,挖掘生活现实中的现象和问题,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抽象问题生活化,实现教育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因此,其必然对学校教育起到助教助学的作用,使得教师摆脱传统数学教学过分依赖纯形式化的逻辑结构和概念命题系统的定式,学生也不再苦于解题技巧的机械式训练,教师所教的、学生所学的不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死知识了,让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完好的连接起来,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是贯彻实施教育回归生活的重要途径,对素质教育的落实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三、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的现实困境

(一)教材生活化的研究力度不够

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应然要求,目前在小学数学领域,更多的研究视角是教学生活化,然而教材作为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媒介,其关于生活化的研究却很少。众所周知,追求教材生活化是现行中小学教材编写的特色之一。然而现实中关于教材生活化只是从理论层面要求,尚未有从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这一视角进行实证研究,例如文本分析教材内容的适切性,调查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生活化内容的教学及学习使用情况等。对小学数学教材从生活化视角进行具体分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助教助学材料,进而落实教育回归生活的课程追求,这是研究者们急需解决的课题。

(二)教材生活化选材更新速度慢

我国的课程改革以来,教材从一纲多本到一标多本,陆续地出现了八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但仔细考察教材转变中的变化,可以发现教材结构和编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删除一些繁、难、偏、旧的内容,但教材中编写内容却大部分没有发生变化。比如,以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套教材为例,选取教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例题为研究对象。经过文本统计分析发现,在教学大纲下修订的教材例题总数是463,而在课程标准修订下例题总数是450,也就是说例题减少了13个,但是仔细对比前后出版的教材发现,内容上没有做实质性修改,题材来源如出一辙。教材生活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时效性,它贴近生活,需与当下生活密切联系。所以生活化题材的选取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现实意义,而不是换汤不换药,只做形式的变化,实质内容没有任何改变。比如,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时、分、秒》,凤凰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所呈现的生活元素是钟表,再看2013年版中五个例题依旧围绕钟表设计。然而,看最新的人教版数学教材,其生活元素选取当下的,形式十分多元,包括新年钟声、红绿灯、秒表、电子表、钟表等。教材内容选取生活素材很容易,但是难在如何选择能够贴近学生当下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当下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生活素材存在伪生活化

教材生活化是选取生活素材,这些素材的问题情境设置和事例其一要满足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其二必须符合生活常识和规律。但实际情况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进而出现教材伪生活化,其不但没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部动机,反而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学习难度,这就偏离了生活教育的理念。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教材伪生活化现象,其具体表现如下:

1.与儿童生活世界脱离

教材生活化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然而在实际的教材编写时,由于编写者都是成人,很容易引用成人化的事例。但是成人化的事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超出学生的理解范畴,学生的学习负担就会增加。比如,最新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这一单元的例题8,2012年10月8日,亮亮把400元按两年期整存整取存入银行,到期后应得利息多少元?。这道例题是引入了生活中储蓄知识,但是反思这样的银行储蓄问题,让学生掌握这种毫无生命的公式,再结合许多的课后练习,学生表面上是机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但实际只是徒增学生学习的负担,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银行利率计算的复杂规则还未知。此外,类似的例子还有税收、买保险等,这种成人化的例题,成人理解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是刚接触这些知识的小学生了,过于牵强。

2.与生活常识和规律相背离

教材生活化的目的之一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相结合,使得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够应用到生活,生活中难题能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相辅相成。然而教材选取的生活事例经常会为了更好的教学而任意设计,以至违背生活规律和常识,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活知识的客观认知。比如,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关于《分》的学习,是由1角=10分引入的,例题中小女孩手里拿了10个1角钱,询问可以付钱吗?,此外用五角和一角纸币付款,用1角钱买火柴等看似生活事例,但实际是这种纸质的1角和5角钱已很少在市面上流通,可见生活题材还过于老旧,会使一年级学生带来学习困惑。

总之,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为了数学而牺牲生活的真实性,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数学最终还是要应用到生活中去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