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收藏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41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教材首先以比例“2.4:1.6=60:40”介绍比例各项的名称,教材先呈现用“:”表示比的典型比例式,以利于学生直观看到比例的四个项中,位置在里面的是“内项”, 位置在外面的是“外项”。然后介绍分数形式的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并不会因为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并且正好形成交叉关系。再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在计算基础上,发现规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安排“做一做”教学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强化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在2.4:1.6=60:40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2.4、1.6、60、40”叫这
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2.4”和“4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
两项“1.6”和“60”叫做比例的內项。如果把上面的比例写成分数
的形式,“2.4”和“40”仍然是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1.6”和“60”
仍然是比例的內项。
3、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
(1)8:6=16:12 (2)=
教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2013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形式及注意问题
2013年第一轮中考复习攻略
2013高考数学必备的14个答题策略
2013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方法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总结
2013最新数学说课稿:周长
2013高考数学复习要关注8种题型
2013高考数学几何题的命题趋势解析
写数学读书笔记的好处
2013高考数学复习方法
2013中考冲刺的秘密武器
数学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民币的认识》说课稿
2013高三数学复习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如何正确使用数学公式
2013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诀窍
2013中考数学备考把握好“三课”
浅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
高三学生如何攻克“圆锥曲线”大关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名师分析高考数学创新题型思维
一年数学下册数学《数的顺序及大小比较》说课稿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轨迹方程的求解总结
2013高考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