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3
收藏
1目前大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1大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大学数学是一门严密、抽象、系统的学科,追求用精简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复杂的科学现象的内在科学。基于这样的学科特点,大学数学在直观性方面的确存在缺陷,因为它是对很多难懂的现象和原理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所以,要想牢固掌握大学数学知识,就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这些无疑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考验。
1.2大学数学的自身发展
大学数学是一门系统完成的学科,下设很多分类,近年来大学数学也获得了迅猛发展的机遇,随之而来的是研究程度不断加深、难度不断加大,其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也表现的越来越明显,这也是大学数学教育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1.3大学数学老师对数学的理解
大学数学教育质量的高低还取决于老师的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多大学数学老师自身没有深入理解研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意义,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把数学变成了一门符号化的学科。大部分教师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教育不上心,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2加强直观性和应用性教学,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表示,在教学过程中要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学习知识。直观性教学,是指老师通过一些实物、教具、多媒体展示等多种不同的直观形式来使学生感受知识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直观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更扎实的记住理论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因此,大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直观性和应用性教学,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2.1加强直观性教学
直观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大学老师在教学过程应该加强直观性教学,特备是几何性质的直观性教学。并且老师还可以适当的结合现代化教学仪器,改善教学手段。比如选择图形结合实物并且配合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另外,学校还应开设数学实验等课程,让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结合所学数学知识来处理问题。
2.2加强应用性教学
事实上,数学知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大学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数学老师应该加强应用性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作用。一方面,多多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桌子的摆平问题等;另一方面,深入发掘数学知识的来源,比如像微分方程这样的经典定理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又最终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2.3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数学知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知识体系,大学数学各部分知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老师应该将学科内有关知识点的相同性和关联性,以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性进行融会贯通式教学。比如,极限、导数、积分、级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这些学科之间有没有什么共通点?等等,只有将相关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才能让学更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大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首先要加强直观性和应用性教学,并且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复习易错题整理
2014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毕业综合练习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检测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过关测评试卷
2013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堂口算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综合复习卷答题卡
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综合卷答题卡模版
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质量检测试卷(加答案)
2013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口算比赛试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3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题
小学数学毕业应用题专项训练
小学数学期中检测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综合测试卷
2014年小学数学五年级计算比赛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考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概念复习测试题
2013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3秋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分数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练习测试卷
六年级上册数学口算期末复习题
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段考试卷分析
2013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3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