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元素应用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元素应用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元素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元素应用

2016-11-23 收藏

一、有效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形象思维要远远强于逻辑思维,实体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对问题进行说明,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更加愿意学习数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明白秒、分、时,以及每一个单位代表的意义,教师可以用生活事例辅助教学,以便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拿来一个时钟,让学生观察某一时刻起,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认识,当秒针转过一圈的时候,是多少秒?分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钟走了多少?在分针转一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其他活动,进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案例学习,学生可以更容易接受知识,不但明白了每一个针走一下的含义,也可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应该怎样换算。

二、有效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垂线与平行线这一节内容时,如果单纯从概念上来说,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学生具有的知识水平和想象力有限,所以难以有更多的联想,这时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物品及环境,哪些是垂直的关系,哪些是平行的关系,学习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开始讨论和集体发言,大家发现每一个墙角处都是三条线互相垂直的,而房顶和地平面上的线是平行的,这时候教师适当将所有的实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并列举更加广泛的实例,还可以用多媒体上展示这些事例,学生将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三、以教材为中心,让教学目标和生活相结合

教材是教学生的根本,教师将生活引入到课堂中去,不是所有的生活事例都可以随便引用的,最基本的是以教材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寻找与其相符合的生活实例。如果引用实例脱离教材,即使这个生活元素多么有趣、多么让学生感兴趣,都是不合格的案例。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内容、理解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在名目繁多的生活元素中选出最适合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抽象知识,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生活元素中的教学资源和教材的有效结合,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四、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效引入生活元素

有效将生活元素引入教学中,才能让学生简单快速地学习和知识,通过实践证明,这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慢慢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便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中也会运用数学知识,这是一个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热情的学习方式,数学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目前,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应用,若要让情景教学不单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巧妙地将知识运用于情境,在上课之前做好调研工作。

五、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使情境更加容易理解

若要在情境教学中很好地运用生活情境,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兴趣点,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从学生的思维和角度出发,经常关注学生的动态和生活,真正了解学生,进而制定适合小学生的情境,将数学知识有效引入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知识的存在,进而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苦难,这是数学学习的一项目标。所以说,教师设定的情境不能超越学生的理解范畴,以自己生活经验和思维角度想当然地选择生活元素应用于教学。由此可见,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且选择合适的生活元素都是实现生活元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要将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教学当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