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3
收藏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紧紧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仅仅起一个引导作用,要将学生放置于提问活动中的主动地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只要教师能够熟练的运用教材,科学的设计课堂问题,合理的创设提问环境,那么就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双边信息互换,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课堂提问可以让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维走,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又可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另外,有效的课堂提问还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小学生勇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看法,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与其他人交流;课堂提问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帮助教师维护课堂秩序,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一)课堂提问过于片面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或者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经常在设计问题时将回答的对象假设为班级中比较优秀的几个学生,因此设计出的问题只有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才能解答,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就难以回答,教师仅仅站在几个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其他一部分学习中等或较差的学生就无法提起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时间越久,他们就再也不会主动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了。
(二)提问后缺少有效评价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正确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后,教师往往都只是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来评价学生的回答,然后让学生坐下继续开始教学。这样简单的评价常常是千篇一律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再想回答问题,学生的主动思维兴趣也得不到提升。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都是希望教师进行肯定的评价,而不是仅仅用对或者不对来评价,他们希望老师用更加激励的语言或方式能够认可他们的回答,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
(三)课堂提问不具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依然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表演。笔者认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要远远重于他们去解决一个问题。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来说,教师不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而应该将一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积极的进行提问,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课题提问缺乏探究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提问要把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基本出发点,教师切忌提一些缺乏探究性的问题,例如是不是啊、对不对啊等,这些问题都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这种缺乏探究性的问题不仅不能让学生与教师形成共鸣,相反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一)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应该从问题自身中来体现出来,教师在提问时应该使用清晰明确的提问用语,不能使用模糊的词汇,更不能提出一些对于数学教学没有作用的问题。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每提出5个问题,就有3个问题是只需要简单的思考记忆就能够回答的,还有一个是课堂管理方面的,而只有一个问题是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求比较高的。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提问效率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角度出发,创设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比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部分之后,对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思考可以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因为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割、补的思维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此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就应该问学生:如何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思考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问题才能够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可以从已经掌握到的知识出发来思考新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课堂问题的趣味性与吸引力,让学生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在愉悦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因素,他们正处于一个好动、好奇的年龄阶段,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儿童的这种心理,选择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生动的事例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数学课堂中的所有问题都过于平淡,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不能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设计出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的解题过程充满乐趣。例如在教授圆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当新课的内容讲完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动物园王国要举行自行车比赛,小狗使用的正方形车轮,小狐狸使用的是三角形车轮,而小白兔使用的是圆形的车轮,他们从同一起点出发,谁能先达到重点呢?对于这样一种非常直观有趣,同时又能够在某些方面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解答。
(三)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清晰明确,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要让课堂提问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进行备课的阶段就应该明确,设计问题要考虑到解决学习内容中的什么内容,该怎么样来提出问题等。比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到圆拥有无数条对称轴,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大家猜猜看看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再自己动手折一折,看看哪位同学找到的对称轴更多。这样很多学生就开始不停的对折,学生自己感受到了圆的对称轴是折不完的,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同学们,同学们是不是数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条呢,我们就可以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充分的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与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动手更能加深他们的印象,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
(四)要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应该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多的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涉及出的问题应该与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相符合。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通过思考就能够轻易的回答,这样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根本没有帮助的;反之如果设计出的问题太大太难,学生绞尽脑汁也无法解答,就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动力。因此设计的问题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比如在教授8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问题:48+8=68-8=58=?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仅仅是计算出问题的结果就有点要求过低了,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思考出每组算式之间的联系就过于复杂。这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哪位同学能够按照这个算式自己再编写一组?这样就给学生思考题目搭起了一座桥梁,将学生的思维充分的调动起来,最后一些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看似比较简单的问题,通过巧妙的转型就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对于培养和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大量的研究结果也说明,当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数学课的教学质量,甚至从某些角度出发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师来说,必须要善于总结课堂提问经验,积极进行课堂提问的优化,在不断的努力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高矮长短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1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混合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阿福的新衣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面图形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课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3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位置课件2
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加减法课件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左右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位置课件1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几十加几十几课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5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1减几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1
一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减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2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复习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课件2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间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