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9
收藏
很多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碰到这样一种状况:明明自己已经很用功了,可是成绩无法提高。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我用功的方式是不是正确?
第一个问题是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多打草稿多画图。
举个例子,每位同学在解题的时候,都会先读一遍题目,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来解题。但是,不少同学在读了一遍题目之后,就急于下手,结果苦思冥想半天,都无法得出答案。这个时候,我通常会建议同学们再读几遍题目,尤其是几何题,综合题。因为题目给了很多已知条件,这些已知条件都是用文字跟数学符号来表达的,在我们大脑中很难一下子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时候如果我们再读几遍,把所有已知条件都以自己的方式充分地理解透,然后自己画个图,如果已经有图,就将这些条件标注到图上。由于人的大脑在短时间之内记忆的东西是有限的,如同电脑CPU,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地将大脑的功能用在计算和推理上,而不要让她承担记忆的任务;将这些需要记忆的条件和推理得出的结论都交给草稿纸和图表,大脑自然能够更轻松地去对付题目的问题了。
第二个问题,有的同学在解题的时候自信心不足,不敢下手。
其实很多人在最初接触一些难题的时候都没有思路,包括数学老师在内。但是在如何对待这个思路盲区上,有经验的老师和不自信的同学就截然不同了。很多人在碰到这种问题时,似乎有一种完美主义思想:要一步就找到正确思路,把题目解答出来。
举个例子,用添加辅助线的方式解答几何题,辅助线的方式有很多种加法,这个时候,很多同学会在挑选哪种添加方法上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他们中大多数的心理是怕作图的时候做错了,然后不得不改变思路,由于不愿意花时间去改变原来已经深思熟虑的那条思路,所以干脆力求一次就做对。
其实,一次就做对,是需要很多的练习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够达到的,这种数感和图感的建立不是短期可以建立的。同学们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有了思路,就把自己的思路写下来,然后证明你的思路是正确的;如果无法证明,则另外想思路。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只要重复去实践,自然会形成一种状态:一看题目,就大致知道有几种思路,然后你就会一一去思考证明,一般情况下,总有一种是可以得出你的答案的。
有时候,当你推不开一扇门的时候,不要着急,试着反方向拉一下,或者横向拉一下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11月阶段检测试题
倍角公式及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10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6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集训6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10月月考试题1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5
函数的奇偶性及周期性课件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10月统考试题2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10月月考试题4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7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集训26
函数的图象课件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9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课件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集训25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集训5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10月月考试题2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集训9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3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5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10月统考试题1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集训8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集训30
函数的单调性及值域课件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1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9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集训32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