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教案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教案

2016-11-22 收藏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80页~第81页。

教学目标:

1、同学们要经历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我们还要理解观察点、遮挡点、可视区域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能运用观察的范围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导入课题。

1.我们在小学学了五年的古诗,那么你们积累了那些古诗呢?谁能说一说。谁还记得王之涣写的诗《登鹳鹊楼》?齐读。

这首诗中哪一句描述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感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为什么要说:欲穷千里目,须更上一层楼 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 范围,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2.引入课题: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秋天到了,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闻到香味,在墙外向里张望 。可是前面一堵墙,小猴子能看到墙内的桃子吗?

2、看,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能看见地上全部的桃子吗?你猜想小猴看见多少个桃子?看来,光靠眼睛看是不准确的,你们能不能想出办法,准确找到猴子看到多少桃子呢?说说你的想法。

3、在A点时,我们把猴子的眼睛看作观察点,(板书:眼睛 观察点)。

4、阻碍小猴子观察视线的是什么?(墙) 它的最高处在哪里?(墙的右上角 )

5、我们把阻碍视线的这个最高点叫阻碍点(板书:阻碍点)。

6、观察点和阻碍点进行连线,这条连线和地面的交点,就是离墙最近的点。

连接观察点、墙的右上角、到地面的交点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虚线) 这条虚线就是观察的视线。为什么要把视线画成虚线?(视线是看不见的,所以要画虚线)

7、这条线能往上画一点吗?往上画会怎么样?(观察范围变小)

这条线能往下画吗?往上画会怎么样?看来,这条线必须穿过围墙的右上角 。

8、小猴子想看得更多桃子,该怎么办?(再往上爬)

9、如果小猴子继续往上爬,爬到B处、C处,你能找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吗?(打开课本第80页,画一画)

10、汇报

11、观察点的变化,直接影响观察范围 的变化。那么,怎样确定观察范围 呢?

先看( 观察点),再找(阻碍点),连接这两点,延长到(地面的交点)确定观察范围(齐读一遍)。

12、我们把三次观察的结果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的高度有关,还与什么有关?

(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的高度、观察的角度有关)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多 ;说明小猴看到的范围就越 大 。

可见,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板书: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

13、联系古诗:现在你明白王之涣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吗?

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究其中的道理吗?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1.完成课本80页试一试第1题。

2.课本80页试一试第2题。变化的楼房。

(1) 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B楼的部分是如何变化呢?生:逐渐缩小

(2) 客车行驶到位置2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

3.小猫捉老鼠。一天小花猫出来散步,迎面遇到了一堵残墙,有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在这堵残墙的后面。

(1)请你在图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学生在课本上操作)

(2)如果你是小猫,你希望自己的位置怎样变化?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希望小猫的位置怎样变化?

(3)比一比:小猫的位置改变后,它的观察区域分别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你的发现。

4.(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2)晚上与家长在路灯下散步,当走向路灯时,你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远离路灯 时呢?

5、在城市建设中,规定两幢楼的距离不能太近。为什么?

6、小丽能看到甲楼上的A点吗?能看到甲楼上的B点吗?

7、填空

(1)观看物体时,站的越( ),观察到的范围就越( )。

(2)路灯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离路灯越近,物体的影子就越( );离路灯越远,物体的影子就越( )。

(3)红红和芳芳分别住在同一栋房的4楼和8楼,她们观看夜景,( )比 ( )观察的范围要大。

8、判断题

(1) 同样的电线杆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长。( )

(2)人远离窗子时,看到窗外的范围变大。 ( )

四、归纳整理,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观察的范围与什么有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观察的范围与什么有关?怎样确定观察范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