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有几种算法? 以一题为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思考过程。
(1)用加算减。由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减法。通常叫做以加代减。
15-8=?
------------这样想:因为8加7等于15,所以15减8等于人。
① 8+7=15
②15-8=7
(2)破10法。先用10减去减数,再把所得的差加上被减数中的个位数。
15-8=?
-------这样想:因为10减8等于2,2加5等于7;所以,15减8等于7。
① 10-8=2
② 2+5=7
(3)连减法。先把减数分成两部分,使一部分与被减数的个位数相等,另一部分暂且叫做“多余的部分”。然后,先从被减数里减去与它个位数相等的那一部分减数,再用10减去减数中的多余的部分。
15-8=?
----------这样想:因为15减5等于10, 10再减3等于7;所以,15减8等于7。
① 15-5=10
②10-3=7
这一种计算方法,如果运用熟练以后,这道题可以直接用10减去3就是所求的得数了。
这个“3”是怎样找出来的呢,就是减数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多的那一部分,就是前面所说的“多余的部分”。可以简化成一句话:多3得7。由此推得:
15-7=8(因为7比5多2,所以多2得8)
14-8=6(因为8比4多4,所以多4得6)
16-7=9(因为7比6多1,所以多1得9)
13-8=5(因为8比3多5,所以多5得5)
……
在计算这几个减法题的过程中,用到“多2得8”“多4得6”“多1得9”“多5得5”,可以看出一条规律,就是使这个“多余的部分”与得数相补为10。
2016中考数学备考资料:一次函数公式性质
轴对称教案 人教版数学
一次函数的图像教案 人教版数学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ASA、AAS) 人教版数学
提公因式法 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SSS) 人教版数学
乘法公式教案 人教版数学
人教版数学 轴对称导学案(第二课时)
实数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
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6到9的乘法口诀》随堂练习
等腰三角形习题课学案 人教版数学
轴对称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
2016中考数学考点备考资料:角的度量与分类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
轴对称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
变量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
立方根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1)
数学二年级上《用米作单位量长度》随堂练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简案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习题
2016年中考数学考点梳理:余弦公式的平面向量证法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因式分解教案 人教版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