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有几种算法? 以一题为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思考过程。
(1)用加算减。由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减法。通常叫做以加代减。
15-8=?
------------这样想:因为8加7等于15,所以15减8等于人。
① 8+7=15
②15-8=7
(2)破10法。先用10减去减数,再把所得的差加上被减数中的个位数。
15-8=?
-------这样想:因为10减8等于2,2加5等于7;所以,15减8等于7。
① 10-8=2
② 2+5=7
(3)连减法。先把减数分成两部分,使一部分与被减数的个位数相等,另一部分暂且叫做“多余的部分”。然后,先从被减数里减去与它个位数相等的那一部分减数,再用10减去减数中的多余的部分。
15-8=?
----------这样想:因为15减5等于10, 10再减3等于7;所以,15减8等于7。
① 15-5=10
②10-3=7
这一种计算方法,如果运用熟练以后,这道题可以直接用10减去3就是所求的得数了。
这个“3”是怎样找出来的呢,就是减数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多的那一部分,就是前面所说的“多余的部分”。可以简化成一句话:多3得7。由此推得:
15-7=8(因为7比5多2,所以多2得8)
14-8=6(因为8比4多4,所以多4得6)
16-7=9(因为7比6多1,所以多1得9)
13-8=5(因为8比3多5,所以多5得5)
……
在计算这几个减法题的过程中,用到“多2得8”“多4得6”“多1得9”“多5得5”,可以看出一条规律,就是使这个“多余的部分”与得数相补为10。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反思
《分数基本性质》评课稿
《铅笔有多长》课后反思
《成数与折扣》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小学教学观摩课反思
“形式”与“实效”——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思考
“千以内隔位退位减”教学反思
立体几何的复习课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后反思
《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教学反思
我“背叛”了数学教学
在互动生成中,经历数学,感悟数学
《派车》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数学观摩课活动反思
《今天我当家》教学反思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
《做家务》教学反思
《小熊请客》教学反思
匆忙的一节课——《分类》的教后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反思
《找规律》评课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