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1)罗素悖论
一天,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了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谁给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到十九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了。就在这时,集合论接连出现了一系列自相矛盾的结果。特别是1902年罗素提出理发师故事反映的悖论,它极为简单、明确、通俗。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大批新成果,也带来了数学观念的革命。
(2)说谎者悖论:
“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慌话。”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这个悖论,至今还在困扰着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这就是著名的说慌者悖论。类似的悖论最早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出现的,当时克里特岛哲学家爱皮梅尼特曾说过:“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慌。”在中国古代《墨经》中,也有一句十分相似的话:“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意思是:以为所有的话都是错的,这是错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句话。
说慌者悖论有多种变化形式,例如,在同一张纸上写出下列两句话:
下一句话是慌话。
上一句话是真话。
更有趣的是下面的对话。甲对乙说:“你下面要讲的是‘不’,对不对?请用‘是’或‘不’来回答!”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虔诚的教徒,他在演说中口口声声说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什么事都做得到。一位过路人问了一句话:“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吗?”
1.角的初步认识 3份doc压缩教案
6.表内乘法(二)整理和复习 2份doc压缩教案
1.3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份doc压缩教案
3.2加、减混合运算 2份doc压缩教案
2.观察物体(2) 2份doc压缩教案
2.4 6的乘法口诀 2份doc压缩教案
1.观察物体(1) 2份doc压缩教案
2.1 5的乘法口诀 2份doc压缩教案
2.1 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案
1.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2份doc压缩教案
3.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1.1 7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 3份doc压缩教案
3.5解决问题 教案
1.2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份doc压缩教案
2.2 2、3、4的乘法口诀 2份doc压缩教案
3.2 9的乘法口诀(第2课时) 3份doc压缩教案
3.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 教案
3.认识米、用米量 2份doc压缩教案
4.解决问题 教案
3.整理复习 2份doc压缩教案
3.1连加、连减 2份doc压缩教案
1.2 7的乘法口诀(第2课时) 3份doc压缩教案
2.4 6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案
4解决问题拼角 2份doc压缩教案
7.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2份doc压缩教案
5.乘法口诀表 教案
4.两位数减两位数(整理与复习) 教案
1.1乘法的初步认识 2份doc压缩教案
3锐角和钝角 2份doc压缩教案
2.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2份doc压缩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