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算盘是中国人民在长期运用算筹计算的基础上,大约在14世纪左右发明的。从那以后,算盘就取代了算筹而广为流传,延续至今,一直是我国一种最普遍的计算工具之一。用算盘来计算的方法叫珠算。
除了中国,还有些地区也出现过算盘,但都没有流传下来。古代埃及人进行贸易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层沙子,用手在沙子上划出一些沟,再把小石子放在沟里,作加、减法就是增减沟里的石子。这是最原始的算盘。后来,欧洲的商人用刻有槽子的计算板代替沙子,用专门制作的算珠取代了石子。经过多次改进,这种计算板类似于我国使用的算盘。但由于欧洲人的计算板是用钢制成的,笨重而且昂贵,再加上西方人没有运算口决,使用起来不方便,因而逐渐被淘汰了。还有的地区的算盘是用每根木条穿着十颗木珠制成的,但由于人们把每颗珠子看作1,不像中国算盘下珠以一当一、上珠以一当五,因此计算起来速度大受限制,使用也不广泛。
中国算盘以其制作简单、价格低廉、运算方便,配以易学易记的珠算口决等优点,长盛不衰。15世纪中期在《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详细介绍。关于珠算术,明代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记载最早。1573年我国徐心鲁写了第一本系统介绍珠算算法的书,1592年程大位又写了《直指算法统宗》等,这都加速了算盘的推广,使珠算流传到了很多国家。国际上曾多次进行过计算速度的比赛,在和手摇计算机脱离电子计算机的对抗赛中,每次加、减的速度冠军都是算盘。因此在有了电子计算机的今天,人们仍广泛地使用算盘。如日本使用算盘的企业仍占相当比例,英、美、法等工业国仍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其计算功能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
1980年,我国又推出一种新颖的电子算盘,它把普通算盘长于加减、电子计算器长于其他的优点融为一体,使古老的算盘焕发了青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评课发言稿 《植树问题》听课有感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案例分析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排列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导学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
四年级公开课《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1
二年级数学上册《组合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复习课听课体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到五单元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新版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