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1·指针Y和Z只能在1、2、3、4这四个刻度上运转;
2·Y任何时候都不能和Z同指在一个刻度上;
3·可能变动的位置如下所示: 从1到2顺时针或逆时针运转; 从2到3顺时针或逆时针运转; 从3到4顺时针或逆时针运转; 从4到1顺时针或逆时针运转。
4·任何时候,只能一根指针变动位置,每次变动完毕都有一段停留的时间,这时两根指针都保持静止状态。
[问题]
题1 下列哪组顺序系列位置变化是其中一根指针可能运转的路线?
(A)1-2-1-3; (B)1-2-3-1; (C)2-1-2-1; (D)3-2-4-3; (E)4-1-4-2。
题2 如果Y连续改变了两次位置,第一次从2到乙第二次从3到4, 那么下列哪一判断肯定是正确的?
(A)如果下一步指针Z移动,那么Z从1走到2; (B)如果下一步指针Z移动,那么Z从2走到1 (C)如果下一步指针Z移动,那么Z从2走到3; (D)下一步移动,肯定是Y从4走到1; (E)下一步移动,肯定是Y从4走到3。
题3 如果指针Y在刻度4,指针Z在刻度1,那么这两根指针交换位置至少得走几步?
(A)1; (B)2; (C)3. (D)4; (E)5。
题4 如果指针Y按顺序的位置变化为1-2-3-4-1,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下列哪种情况肯定会发生?
(A)当Y停留在2时,Z移动位置; (B)当Y停留在4时,Z移动位置; (C)Z移动位置与Y移动位置的次数一样多; (D)在Y变动位置之间,Z正好变动了两次位置; (E)Z至少变动了两次位置。
【答案】
答题1 在答题前我们先根据已知条件画一个标有四个刻度的圆盘,这将 对我们解题大有好处。 应选 (C)。 根据已知条件3, 我们可知道,指针的每次移动或者是进一步, 或者是退一步,而不可能进两步或两步以上,也不可能退两步或两步以上,故选 (c)。
答题2 (A)肯定正确。 根据已知条件2和本题题意,我们可知指针Y连续占了三个位置,即2、3、4。那么惟一留给指针Z的位置只能是1,因此如果指针Z移动,它的出发点便是1,而且它也只能从1到2,因为刻度4由指针Y占着。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排除 (B)、(C)、(D)。至于(E),由于没有下一步指针Y移动的先决条件,故不能肯定它是对的。
答题3 选 (D)。 因为尽管从1一4只有一步之差,但有已知条件2限制,两根指针要想交换位置,只能是其中一根针退3步或迸3步,另外一根针才能进入它的位置。
答题4 应选 (E)。 因为指针Y在这段时间内己经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了四次位置, 它出发时在刻度1,不管这时指针Z在什么刻度上,它都将在这段时间内移动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位置,故选 (E)。而其他判断有可能正确,但不一定正确。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通用公式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重视教学预设,把握课堂生成
教会小学生怎样听数学课
让学生的小手动起来
小学数学概念四环节教学谈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惊喜之余的新探究
创生崭新的课堂教学环境
循循善诱帮助差生提高学习成绩
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效
要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浅谈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纵横谈
数学课程发展的新思路
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说理训练地初探
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数学评价方式的探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用鼠标“点”出数学课堂的新精彩
教学为什么而开放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