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小偷_趣味数学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谁是小偷
首页>数学杂谈>趣味数学>谁是小偷

谁是小偷

2016-10-28 收藏

早已过了熄灯时间,某大学的校园里一片寂静。

突然,从女生宿舍楼里发出了一阵惊呼声:"抓贼!抓 贼!"

夜色朦胧的校园里,一条黑影从女生宿舍的一个窗口跃出,窜上一条小路飞奔而去。这时,又有一条黑影在后面紧追不舍。

男生们纷纷赶来追捕小偷,在离女生宿舍楼西南方二三百米的大草坪上,有两个人扭成一团,又踢又打。 大家一齐围了上去,两个人都松开了手。 甲说:"他被我抓住了!" 乙说:"他被我抓住了!" 甲说:"你颠倒是非!" 乙说:"你倒打一耙!"

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令人难辨真伪。到底谁是小偷?两个人穿的同样的夹克衫,长得差不多一样高的个头,没有第三者证明刚才他们在干什么,在场的女同学也无法辨认刚d在黑 碚中行窃的究竟是哪一个。但事实摆在面前:两个人当中肯定 -有一个是小偷,另一个则是见义勇为的好青年。

在现场的同学愣住了。这时,一个聪明学生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凭借这个主意,可以让真正的小偷当着大家的面显现原 形。 想必你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吧!那么,如果你当时在场,会想出什么好主意来呢?

答案:

也许大多数人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他们是这样回答的:让 ·这两个青年重新赛跑一次。因为既然好青年能追上小偷,所以 锊青年一定跑得比小偷快。

这种回答一般还是有道理的。可是,一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新意,很有独创性。

这位同学是这样回答的:

估计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让两个青年重新作一次赛跑,从 而辨认出谁是小偷,谁是好青年。我认为用这种办法来破此案,极易冤枉好人,放过坏人。

因为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人的各种活动与心理状态有密切 的关系。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偷与追捕者的心理状态吧:作案者 在作案时必然内心空虚,在心虚和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必定会减弱运动中枢神经的活动,使肌肉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另 外,由于作案者在逃窜时要选择逃跑的道路,还要窥测前后左 右的动向,作好 "应变"的准备,因此大脑无法集中于跑步的 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作案者是跑不出正常速度的。

而追捕者的心理状态正好相反,他一股正气,情绪高昂, 另外他也不必分心择路。更重要的是由于追捕者还有一个为他 人、为社会做好事的动机,使他的神经系统处于非常兴奋的 状忒 所以在追捕时,一般都会超过平时的运动水平,跑得飞快。

但是,当以赛跑来区别好人和坏人时,两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作案者在案发时的过分紧张心理已经松驰了。另外,由?quot;倒打一耙"之计暂时得逞而洋洋得意,为使自己能从罪犯变成 "英雄",他必然要 "拼搏"一番。这样,作案者就往往处于较佳的竞技状态,因此赛跑时会跑得比 逃跑时快得多。而见义勇为的好青年,却有看一肚子窝囊, 自己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捉拿罪犯、反而受到怀疑,还要荒谬; 地通过与罪犯 "平等"地赛跑来确定谁是小偷。因此,大脑皮层的活动受到抑制,影响了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在这种心理状; 态下,追捕者的赛跑速度一般就要比抓小偷时慢了。由此可见,不加心理分析,用这种简单的赛跑方法来区别好人和坏人一 是靠不住的。

所以,要区分谁是小偷,还要再找证据加以证实。(这道题只是提出了一种观点而已)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