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今天是我13岁的生日。在我的生日R吡W上,包括我共有12个小孩相聚在一起。每四个小孩同属一个家庭,共来自A、B和C这三个不同的家庭,当然也包括我所在的家庭。有意思的是,这12个小孩的年龄都不相同,但都不到13岁,换句话说,在1至13这十三个数字中,除了某个数字外,其余的数字都表示某个孩子的年龄。我把每个家庭的孩子的年龄加起来,得到以下的结果:
家庭A:年龄总数41,包括一个12岁;
家庭B:年龄总数m,包括一个5岁;
家庭C:年龄总数21,包括一个4岁。
只有家庭A中有两个孩子只相差1岁。
你能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吗: 我属于哪个家庭——A,B,还是C? 每个家庭申的孩子各是多大?
答案:
首先,确定哪个数字不表示孩子的年龄。1至13这十三个数字之和是91,而三个家庭所有孩子的年龄之和是84,因此,不表示 孩子年龄的数字是7。
家庭A的四个孩子的年龄只能是以下两种情况之一:12,6,10,13或者12,8,10,11(12必须包括其中)。
家庭C的四个孩子的年龄只能是以下四种情况之一:4,1,3,13或者4,1,6,10或者4,2,6,9或者4,3,6,8(4必须包括其中)。
这样,家庭A孩子的年龄不可能是12,6,10,13,否则,家庭C 孩子年龄的四种可能情况没有一种能够成立。因此,家庭A孩子 的年龄必定是12,8,10,11。
这样,家庭C孩子的年龄只能是4,1,3,13或者4,2,6,9。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
家庭C孩子的年龄必定是4,2,6,9;
家庭B孩子的年龄必定是5,1,3,13;
我是家庭B的孩子。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趣味数学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认识几和第几(一)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减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数一数(二)
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练习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十几减9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高矮、长短的认识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认识物体(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比大小、轻重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8和9的认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10的认识(二)
一年级数学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连减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数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数一数(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有趣的拼塔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数的组成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小、轻重的认识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11减几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6-10各数的认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认识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分类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认识1-5(一)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认识1-5(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比长短、高矮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认识物体(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6、7的数数和认识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