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4
收藏
有首歌唱的好: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不知道她为什么掉眼泪,也不知她为什么笑开怀。死理性派的各位男孩,不要害怕,现在就教你如何支配她们的心灵,从此再也不用猜来猜去!
魔术揭秘
这个魔术中表演者一共有5种不同图案的10张牌,恰好两两一对。牌的顺序要事先设计一下,前五张牌的顺序要和后五张的牌顺序一一对应。如果5种图案分别用a、b、c、d、e表示,10张牌就是:
a b c d e a b c d e
在整个魔术中唯一的洗牌方法是切牌,也就是把一定数量的牌从最上面放到最下面,切牌对整副牌有什么影响呢?如果这叠牌一共有10张,其中某一张牌从下往上数处于第x张(从第0张数起,到第9张),切了n张牌之后,这张牌的位置就会变为(x+n)%10(“%”的意思相除取余数)。假设从刚刚的最初状态切了3张牌,牌的顺序就会变为:d e a b c d e a b c
原来处于牌最底下的e牌(x=0),因(0+3)%10=3,就从第0张上移到了第3张;而原来从下面数第8张的b,因(8+3)%10=1,就变为了从下面数的第1张(从0开始算)。无论切了多少次、多少张,一定不变的是:上面五张和下面五张正好还是一对一的。开始时是a b c d e、a b c d e,切完3张之后是d e a b c、d e a b c。
接下来,魔术师把手中的牌一张一张放到桌子上,放完五张后,牌被分成两叠,这个步骤达到的效果是:
第一叠牌:c b a e d
第二叠牌:d e a b c
可见两叠牌的顺序正好相反,在第一叠牌中处于从下向上数第x张(x从0到4)的牌,在第二叠中正好处于第(4-x)张。然后这个魔术进入了最精彩的时刻,观众用筹码决定两叠牌各切多少张,只要加到一起是4就可以。如果第一叠牌被切了y张,第二叠牌就被切了(4-y)张,表面上看是很随机的。但是对于切完之后的两叠牌的顺序(x+y)%5和(4-x+4-y)%5,只有x+y=4,才有(x+y)%5=(4-x+4-y)%5=4,也就是最上面的一张相同;当x+y等于其他值的时候,(x+y)%5和(4-x+4-y)%5不同,但是(x+y)%5+(4-x+4-y)%5=3,得到的两列牌就会是下面的效果:
第一叠牌:a e d c b
第二叠牌:a b c d e(第一张相同,后面四张还是对称的)
魔术师从两叠牌最上面各取一张组成一对拿走之后,剩下的两叠张数为4的牌满足左面第x张(x从0到3)对应右面第(3-x)张,这时观众只剩三枚筹码。和上面的推导类似,最后的结果是最上面的一张一样,其余的三张保持对称。这样一直下去,整副牌最后就变成了五对相同的牌在一起。
支配心灵这个梗被魔术师们以各种形式玩过了无数次,其实背后的原理也很简单。弄清了个中玄机,就请各位举一反三,自己设计一些小魔术去哄骗小姑娘吧。至于女孩的心思嘛……
人教版数学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初二下册数学期中复习资料之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数学 弧长和扇形面积导学案
方差
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案
导学案 配方法
春季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反思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中心对称(第三课时关于原点对称的对称点)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导学案 二次根式的加减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配方法(二)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中心对称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函数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函数的图象
频率分布
初二期中数学复习资料之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
图形的旋转(第二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直接开平方法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第四课时) 人教版数学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直和圆位置关系讲学稿
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中心对称导学案四
公式法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