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九章算术》是我国一部很古老的数学书,它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它的写成,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初年。
该书方程章第十三题是有名的“五家共井”问题,它的内容是:五户人家合用一口井,若用甲家的绳2条,乙家的绳1条接长,从井口放下去,正好抵达水面;或用乙家的绳3条,丙家的绳1条;或用丙家的绳4条,丁家的绳1条;或用丁家的绳5条,戊家的绳1条;或用戊家的绳6条,甲家的绳1条接长,也都一样正好抵达水面,问井的深度及各家的绳长各为多少?
由于原题包含有两个以上的未知量,它没有给出答案的范围和别的特定条件,因此列出方程后有无穷多组解,这样的方程就称为“不定方程”。
如果该题的长度单位是寸①,那么它的最小正整数解如下:井深721寸,甲家的绳长为265寸,乙家的绳长为191寸,丙家的绳长为148寸,丁家的绳长为129寸,成家的绳长为76寸。
西方最早研究不定方程的人是受到希腊文明影响的亚历山大里亚城的丢番都,时间约在公元4世纪。他比《九章算术》的成书年代要迟三百多年。因此可以说,“五家共井”问题是世界最早的不定方程。
到了13世纪,我国宋朝的数学家秦九韶在他所著的《数书九章》(公元1247年)中提出了“大衍求一术”,实际上这就是解一次不定方程的通法,而欧洲到了18世纪,才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创立了一次不定方程的一般解法。
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不但远比欧洲发明得早,有其历史上的崇高地位。而且在方法上也比欧洲人的办法来得简洁、具体,易于作数值计算,直到现在,与数论里的“一次同余式”的办法相比较,仍有其优越性。所以这个算法一直被欧美学者推崇,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注①:1尺=10寸,1米=3尺。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专项提高练习题3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专项训练题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1》教案
让学生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获得体验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专项提高练习题2
2016年中考数学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测试卷
小学一年级下册《百以内加减法》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专项综合训练题
中考数学实数的运算核心考点总结
在小学阶段培养渗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练习题
小学数学课上语言的规范化
发掘课堂中的情感因素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人教版一下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测试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百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一年数学课堂教学随笔
2016年全国卷高考数学题型创新看不懂
数学思维的介入使生活变得更加简单而美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
小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兴趣的培养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
采用“五步纠错法” 提高解题技能和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应用综合训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训练提高题
2016年江苏高考数学考点接地气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