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玲玲和她的老师、校长三个人的年龄加起来正好是100岁。
一天,玲玲问老师、校长的年龄。校长说:“我过的年数与你过的月数一样多。”老师说:“我过的星期数与你过的天数一样多。”你知道玲玲、老师、校长三个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吗?
分析与解 校长说,他过的年数与玲玲过的月数一样多,就是说,校长过1年,玲玲才过1个月。玲玲过12个月,也就是过1年,那么校长就过了12年,显然校长的年龄是玲玲年龄的12倍。
老师说,他过的星期数与玲玲过的天数一样多,就是说,老师的年龄是玲玲的年龄的7倍。
已知三个人的年龄和是100岁,正好是玲玲年龄的(l+7+12)倍,所以玲玲的年龄是
100÷(1+7+12)=5(岁)
老师的年龄是
5×7=35(岁)
校长的年龄是
5×12=60(岁)
答:玲玲5岁,老师35岁,校长60岁。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从变化的角度看“探索规律”的教学—记《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听课有感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2019
《借助表现性评价 助力高效课堂》活动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研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1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如何上好复习课》研修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2019.5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与学习兴趣培养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笔记 读《数学教师的语言》有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公开课《用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