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古时候中国人做乘法_生活中数学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故事:古时候中国人...
首页>数学杂谈>生活中数学>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古时候中国人做乘法

2016-10-28 收藏

古时候中国人做乘法,有一种类似于竖式的方便算法,叫做铺地锦。

在中国古典文学长篇小说《镜花缘》第79回里,就有一段利用铺地锦求圆周长的故事。

在小说中,有几位小姐妹聚在一起谈论数学。其中一位名叫青钿的,指着面前的圆桌,问道:请教姐姐,这桌周围几尺?

被问的人叫做米兰芬,她向身边的宝云要过一把尺来,量出圆桌面的直径,是三尺二寸。然后取笔画了一个铺地锦,画完后,回答说:此桌周围一丈零零四分八。(1米=3尺,1丈=10尺,1尺=10寸)

数学故事:古时候中国人做乘法1

在图1里,左边是《镜花缘》书中画出的铺地锦,右边是我们把它改写成现代记号以后,得到的乘法竖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铺地锦是在一个大的长方形里面,画了些纵横格子线,还画了连结方格对角的斜线,形状有点儿像铺在房间里的地毯,所以形象地叫做铺地锦。

通过将图中左边的铺地锦和右边的乘法竖式对照,可以看出,虽然它们一个是中装,一个是西装,形式不同,实际内容却几乎完全一致。

竖式中的被乘数和乘数,在铺地锦图里,分别写在大长方形边框的右边和上边。大长方形的4条边中,右边的和上面的两条,相当于乘法竖式里的第一道横线。

在竖式里,撇开小数点不管,用乘数的各位数字2和3分别去乘被乘数314,得到的628和942,各写一行,行自为战。所得的各行,顺次向左错开一位,然后上下对齐相加。

在铺地锦图中,大长方形里面竖的两排格子,自上而下,顺次写着用乘数的每一位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得到的6、2、8和9、3、12,这些位与位的乘积,每个各占一格,格自为战。所得的这些格子,纵横对齐排列,沿对角斜线错位相加。

在竖式的第二道横线上面画了3个小圆圈,这是在运算过程中,进位时做的记号。这些小圆圈记号在铺地锦里也有反映,表现为左边竖排3格斜线上面的3个一。

竖式里的最后得数10.048,在铺地锦图里,是在大长方形边框的左边和下面,从左上往下,再往右,连起来读。大长方形的左面一条边和下面一条边,相当于竖式的第二条横线。

画完了铺地锦图,相当于写完了乘法竖式。所以,《镜花缘》里的米兰芬画完铺地锦后,就能说出圆桌的周长是1丈零 4分 8厘(3.35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