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案例《体积和体积单位》精彩教学片段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案例《体积和体...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小学数学案...

小学数学案例《体积和体积单位》精彩教学片段

2016-10-28 收藏

教学片断实录

一、认识体积

1. 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 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两个玻璃杯中盛有同样多的水,取两块大小不同的鹅卵石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占据空间的大小。

3. 揭示体积。

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摸并说感觉。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

师:这是为什么?

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师出示课本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通过实验观察、实物比较,理解体积的意义,并会举例

说出生活中一些长方体体积的含义。

(2)、通过自学、直观教具演示和模型观察,知道常用的体积

单位及体积单位大小清晰的表象。

(3)、通过比较、练习,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的区别和联系。

================小学数学公开课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评析

执教:龙岩市新罗区凤凰小学 董秋銮

点评:龙岩市新罗区西安小学 马红红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1. 体积。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都不易理解。为此对于体积的教学我先通过诗句引入,让学生在师生地交流中感悟到空间的相对大小。然后让学生用手放到抽屉中活动一下,再把书包放进抽屉之后再活动下,感受到抽屉的空间被书包占了,所以活动起来不太方便,但仍能放进一个文具盒,让学生体验物体有大有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一些具体物体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

2. 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教材是通过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呈现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让学生想怎样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由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体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自学,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说明各体积单位是棱长多长的正方体,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让学生动手操作及体验来感悟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先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最后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

(2)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兴趣浓厚;

(3)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和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不强;

(4)学生对体积概念比较生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看它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够进行比较,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1m3,1dm3,1m3的正方体,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橡皮泥和一个1dm3的正方体。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诗句创境,自主学习体积

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图片。

师介绍人民大会堂可以容纳上万人,让学生感知人民大会堂的空间很大。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空间”一词(板书:空间)

师:大家觉得我们上课的空间怎么样?

生:比较小

师:找得到更小的空间吗?

生:抽屉。

(设计意图:用诗句切入课题,引出讨论的话题,并让学生找一找更小的空间,从中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师:把手伸进去活动一下。(学生活动后)再把书包放进去,现在再活动一下,感觉怎么样?

生:不好活动。因为书包占了抽屉的空间了。

师:能再放下一个文具盒吗?(能,因为文具盒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师:这些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书包所占的空间大我们就说它的体积大,文具盒所占的空间小,我们就说它的体积小。

谁能说说什么是书包的体积?学生试着说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体积”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你能说一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占了一定的体积?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其中一人说一个物体另一人说出比这个物体体积大一点的物体。)举例。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物为素材,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体的含义,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出体积单位

1.课件出示:冰箱,电视,手机三个物体。

问:认真观察,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大,哪个物体的体积小?

(学生观察反馈)

2.课件出示:两个体积相差不大的长方体。

师:猜一猜,哪个长方体的体积要大些?怎么比较?

(无法判断时,引导学生回顾面积单位的学习过程,从而引出可以用分割成小正方体的方法来测量)

3.课件出示切好的两个长方体。

师: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含有几个小正方体,现在能判断哪个长方体大了吗?

生:能。

师:是不是含有小正方体个数多的长方体它的体积一定就更大呢?

生:……

4.出示下面两个长方体,让学生判断哪个长方体的体积更大一些?

生:第一个更大些。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测量物体体积的时候一定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

(设计意图:创设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情境,让学生陷入了认知冲突之中,此时老师引领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获得过程,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

师:那谁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学生通过预习,并经过老师的引导说出“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3.自学体积单位(出示自学要求)

师:请大家自己阅读课本,学习体积单位的知识,在学习中,要多用手比划比划。

(学生看书)

(1)学习1立方厘米

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呢?

生: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师板书)

师举起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并用手比划一下

师:你能用橡皮泥捏一个一立方厘米的物体吗?

(学生操作)

师:量一量这个小正方体相邻的三条棱长的长度,看看是不是都是1厘米?(师:用什么办法能知道你们捏的就是1立方厘米?生:用尺子量棱长。师:该量几条?生: 师:你说的是这样吗?课件出示后,学生动手操作后问:你捏的大了还是小了?)

师:(没关系,你们捏的都很接近了。)现在请大家闭眼想一想,1立方厘米到底是多大?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是用立方厘米的?你能找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学生举例

(2)学习1立方分米

师:那1立方分米是怎么规定的呢?

每人拿出一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

师:这是我们同学课前做的,你做的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呢?(1分米)

师:是的,这么大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师:现在请大家两手握着这个正方体,感觉一下它到底有多大?

学生操作。小学数学教学实录

师:每个同学比好之后,把正方体放下,(再用双手比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同桌给他测一测他比得(准不准)?

学生合作。

师: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是用立方分米的?你见过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大约是1立方分米?

学生举例。

(3)学习1立方米。

师:1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呢?(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

师出示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师:这个正方体棱长是不是1米呢?我想请三个同学上来验证一下。(请三个学生分别用米尺量一量这个正方体相邻的三条棱长)。学生量了之后汇报每条棱长都是1米。师:这样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

师: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体积的时候是用到立方米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的?

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小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与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教材中描述的概念学生一看就懂,但要在头脑中真正建立各个体积单位的表象却不易,所以在教学中引导他们边看书,边想像,边比划,再举例,让学生真正感悟“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三、反馈矫正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这三个单位相差非常大,所以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1.选择合适的单位(书本第44页的第2题)

2.(课件展示)书本第40第1题,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3. 下面两个长方体是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师:在体积单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只要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是它的体积了。

四、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体积和体积单位》案例点评

龙岩市西安小学 马红红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人是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使学生空间观念得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都不易理解。整节课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

一、生活引入,感受空间

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引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生活中空间的存在及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使体积概念的教学有了形象可感的依托,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对物体所占空间的感受,不是单纯地观察物体论其所占空间,而是把物体放在一定的空间中,感受其空间的存在。如:课始出示人民大会堂,使学生初步感受空间,接着让学生在教室里找空间,最后让学生在课桌抽屉拍手,放书包后拍手等活动,使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其中的物体均占有一定的空间。这样避免了让学生用抽象的语言描述眼前的物体,说不清道不明,更无自主需要的尴尬。

2.注重知识迁移,找到知识生长点升华新知 

学生早已学习过长度和面积单位,因此在体积单位的教学中,以“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引发出矛盾冲突,再通过用不同体积单位比较两个长方体,再次引发矛盾冲突,直至引出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突破难点。

3.多种活动的实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师调动了学生的所有感观参与学习,通过看一看判断物体的体积大小、通过摸一摸去感受物体体积大小、通过想一想建立物体的体积大小、通过猜一猜去想像物体体积的大小,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