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三年级下册学生已初次接触了小数,从学生的单元测试来看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掌握得不错。我以为学生应该会对分数转化为小数信手拈来。但是在课前交流的时候,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分数化成小数,近一年的时间过去,学生早已遗忘到十万八千里。联系教材,教参,我发现小数的认识要以分数为依托,为此,重拾二者之间的关联,是学习小数的首要任务。新课始,紧密联系教材,以米尺为依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初步掌握,1/10=0.1;1/100=0.01;1/1000=0.001······基础上,我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以及对应的分数全部呈现在学生眼前,请学生观察,找出规律,从而深入了解小数的意义。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点只是停留在0的个数上,而未着眼于小数部分的位数加以分析。我想这可能与我呈现的材料还不够丰富,小学阶段学生的观察还是以整体为主,他们看到如此齐整地0,便得出分母末尾有几个0,小数部分就少一个0.不过幸运的是,在几乎全班都认同的情况下,还是有些眼尖的学生看到了一个特例,13/1000=0.013,从而推翻了之前那位学生的结论。于是我提示,尽管他们0的个数不同,但是他们什么是相同的。这么一说,善于观察的同学,眼睛一亮,马上看出小数的位数相同。在整理后,全班都能意识到,分母决定了小数的位数,从而理解了小数的意义。
越来越发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超乎我的想象的优秀,我也发现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探讨,0.1和0.01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时,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喜万分,自叹不如。学生抓住了单位名称之间的关系,如0.1米和0.01米之间的关系;也有学生借助方格图,探究出二者之间的联系;更有学生联系小数的加法,说明二者之间的进率是10.
在新教师培训的时候,董良月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我们国家是二流,三流的人在培养下一代,培养国家未来的一流人才。所以我们应该给予机会让学生多开口。”在一天天的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智慧总超出自己的能力之外。我想,我将会一直关注学生的课堂回答,他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啊!
这小小的一堂课,比起学生学习了几个知识点,作为教师的我似乎收获更多。第一,在今后的教学准备中,切勿想当然了事,关注学生的起点,至关重要;第二,呈现的教学材料要丰富多彩,不能单一了事;第三,多给予时间让学生多说,多讲,在课堂上中好生带动差生。当然要关注全体学生,落实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应该怎样以简练的话语帮助理解力处于弱势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也是今后自己要为之不懈努力的。
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和平行线·真题练习
七年级上册 方程(租)型应用题·真题解析
七年级几何.平行线判定定理的应用
七年级上册 不等式(组)型应用题·真题解析
七年级几何.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结论识辨
学习幂的运算性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代数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能力自测题答案
知识宝典:实数的平方根及立方根
七年级下册:垂线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2008年初中数学要点解析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三线八角”探究竟
七年级数学 三角形·能力训练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要点解析
初一数学 有理数加法知识攻关
初一数学北师大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中考真题—代数综合题解析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 同底数幂的习题
新人教版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典型例题解析
北师大版 第七章 代数式的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和平行线·要点解析
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和平行线·要点解析
中考数学(初一数学)代数式.同步练习题
如何抓住“根”本解题
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 线段、直线和角·真题练习
初一数学 整式的加减 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知识要点及真题练习
2007年中考真题——中考中非精确计算
七年级数学 线段、直线和角·例题解析
巨人学校数学初一上册课件 平行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