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练习十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两个小组同学的计算考试的成绩。
小组讨论比较:哪一组的计算能力好一些?并说明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入: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分数。应该用每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比,比较合理。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的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求“平均数”。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1的统计图
教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统计图的内容。
提问:我们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什么叫“平均”?
教师: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子个数一样多?看看哪个同学的方法多?
以4人为 一个小组进行,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先合后分。
教师:“合”就是求出4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的瓶子?“分”就是把收集总数在平均分成4份,求每一份是多少?如果我们列算式该怎样列了,请大家试一试。
小结:我们利用矿泉水瓶子的移多补少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式来求平均数,我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练一练:
下面我们再来算一下,这两个小组哪个小组的计算能力强?
第一组平均每人的分数是:86分
第二组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是:87分
看了这两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第二组的计算能力强。
三、巩固延伸
1、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
(1)请小组长拿出课前统计的本组同学的身高统计表。
(2)老师要想知道哪个小组同学的身高高,由于我们每个组的人数不一样,我们不能比身高总数,那要比什么?
(3)在计算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算完以后把你们的平均身高填在表格的最后一栏中。
(4)看到这些组的平均身高,你想说点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的第3题。
【教学反思】: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新教材较重视让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再应用于实际。基于这一点,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选取学生熟悉的教材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妈妈给两个孩子不公平的分铅笔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分东西要公平,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平均分,即感受到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复习五妙招 让你分分钟拿下数学
小学四年级口算题:10以内的小数除法
小学四年级口算题:整十数除整十数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2012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试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AB卷
2012年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考前强化试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试卷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口算题:小数除法,商保留两位小数
小学四年级口算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010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四年级口算题:小数乘法,除法混运算
小学四年级口算题:两位数乘三位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试题
2012年四年级奥数巧算训练题
小学四年级口算题: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00道四年级口算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小学四年级下数学期末综合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考试卷
小学四年级口算题: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
小学四年级口算题:小数的加、减、乘法混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