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特级教师钱金铎对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上,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空,教师在学生高效的研究活动中及时地启发引导、点拨引领、释疑解惑。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学生的思维被完权激活。
在学生归纳出四边形的共同特征后,钱老师课件出示:
师:这6个图形都是四边形吗?(引导学生回忆部分图形的名称,如长方形、正方形等,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师:如果把6个图形分成两大类,怎么分?(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动手摆一摆后反馈)
生:①和②分为一组,③、④、⑤、⑥分为一组。
师:他这样分有没有道理?谁来说说理由。
生1:①和②的边是直的。
生2:①和②号图形是很常见的。
生3:①和②号是竖竖的。
师:老师从三位同学的发言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都从边的角度去考虑的,我们还可以从什么角度考虑呢?
生(齐声回答):从角去考虑。
生1:①和②号都是直角,其他没有直角。
师:你说得很好!
然后钱老师又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分的理由,学生兴趣盎然。
钱老师又自己分类,让学生思考有没有道理。同桌之间商量。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分类的过程中,钱老师让学生充分表达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结果怎样?并引导学生从边和角去观察四边形,进一步掌握四边形的特征。在学习中学生会因年龄、经验的局限表现出思维的狭窄性,教师就要在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关键处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进行有的放矢的“导”,指点迷津。当学生把①和②分为一组,其他为一组,说说这样做的理由时,由于三位发言的学生都从边的角度思考,理由不合理。这样钱老师不再任由学生一味地说下去,而是适时引导:“大家都是从边的角度考虑的,还可以从什么角度考虑?”就这么不经意的一句话,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齐声说:“还可以从角的角度考虑。”轻易地解决了问题。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分法,现场气氛活跃,学生热情参与。最后由于教师也把自己变成课堂学习者中的一员,非常自然地说道:“老师也试了一次,这样分类有没有道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思考、讨论,使他们的思维跳出了原来的框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自然无痕,水到渠成,这是大师对四边形教学的经常演绎。
钱老师出示一道拓展题,在一个组合图形中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四边形,钱老师用独特的单一法、合二法、合三法。让我也学到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中考数学复习:要理解概念多看例题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模拟题精选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超常发挥的五个技巧
趣味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凑十歌
2016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距离
2016中考数学备考知识考点:椭圆的面积公式
2016年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测试(人教版)
2016年中考数学考前模拟练习
2016年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7章教学计划:《图形的相似》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苏教版
201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大数的读与写随堂练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2016)
下学期高二学年度教学计划
小升初数学百分数的知识点解析
小升初数学算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七大法宝
解析小升初数学数论之带余除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小升初数学填空专项训练汇编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的计算课后练习
一年级数学智力题:小熊的胜利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课后练习题(2016)
第二学期高二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表格式)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同步训练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苏教版数学下册)
一年级下册数学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苏教版)
小升初数学概念:方程式和等式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加减法口算同步练习题(2016)
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