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万以内...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小学数学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6-10-28 收藏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一、联系生活,感知大数。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数学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再让学生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

二、动脑思考,体会十进制关系。

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先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数大正方体的方法到数出大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的过程,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其中在数大正方体时,引导学生数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让学生感知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数:一千。并使用课件演示一个个、一条条、一片片数的过程,加深对“千”的认识,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继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和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 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1本100页的书,再把10本100页的书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1000页到底有多少。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我再通过体会“猜学校的人数”,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二年级每班大约有50名学生,有10个班,全年级大约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00人,全校大约一共有3000名学生,3000还差7000才到一万。学生会觉得全校学生看起来已经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数3000人距10000人还差那么多,说明一万这个数很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