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经历2次试教和数次磨课的过程,对于新教师的我来说,累但是收获颇大。这一过程让我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真的没有那么容易,怎样去强调重点,突出难点,环节之间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初次备课的时候都没把握好重难点,迷茫、困惑各种情绪接踵而至,更不能想象怎么能上好课。真的由衷地感谢应师父的指导,给了我很多建议,修改并完善了我的教学设计,让我对课堂又重拾信心。 本课时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部分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习数学的方法,更好地为后面乘法口诀的学习打基础。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首先我通过创设福娃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说出乘法算式,思考计算结果如何得出,从而揭题《乘法口诀》,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探究的时候先让学生对照乘法算式,说乘法口诀各部分的意思,这一环节强调让学生多说,个别说,同桌互说,集体说,使每位小朋友能够真正理解口诀的含义。当得出两句口诀,对比分析,进行小结归纳编乘法口诀要先说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再说乘法算式中的积。这让学生初步建立编写口诀的表象认识。之后,我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自己编写乘法口诀,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和把握5的乘法口诀,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在找规律过程中发现记忆口诀的诀窍,更深层地认识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最后,对口令、开火车到顺背、倒背,形式多样地记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安排智力闯关的练习,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小朋友能够融入到学习的环节中,能够快乐地学习。
每一次磨课都暴露了我诸多的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够丰富,评价、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课堂处理、与学生沟通都不够顺畅,环节与环节衔接的过渡不够自然,这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还需要深入细致地反思,每提出一个问题,需要预设学生的回答,又该如何衔接,这并不是暂时的眼前的问题,也不是一两日能够解决,需要在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沉淀中总结和摸索,了解学情、吃透教材,还有很长一段学习的过程,继续努力!
华师大八(下)数学解直角三角形课件(共4课时)
华东师大八年级下17.1变量与函数(1)
华师八下二次根式的概念课件
华师大版八下§16.1立方根与立方根第四课课件
华师大版八下勾股定理的验证及简单应用说课课件
华师大八年级下第16章数的开方(期中复习课件)
华师大版八下§16.1立方根与立方根第一课课件
华师大版八下18.1变量与函数课件
华师大版八下20.2.1极差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20.2.1极差课件
华东师大八下《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课件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18.3一次函数的性质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8.5实践与探索(3)课件
华东师大八年级下方差与标准差课件
华师大版八下§16.1立方根与立方根第三课课件
华东师大八年级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华师大八年级下17.1变量与函数课件
华师大八年级下16.1.2平方根(2)课件
华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函数的图像
华师大版八下20.2极差(1)课件
课件华东师大版八下§16.1.2立方根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勾股定理课件
课件华师大版八下§16.1平方根2
课件华师大版八下§16.1平方根1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20.1扇形统计图授课课件
华师大八年级下19.2勾股定理共3课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8.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件
华师大八下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课件
华师大版八下勾股定理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8.5实践与探索(2)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