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2016-10-28 收藏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要重视“理”,达到“化”,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如何上好复习课,不同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呢?首先要依纲扣本。小学阶段的复习,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教师应该以“标准”为根据,以“教材”为准绳,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要有的放矢。复习课最忌讳的是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重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必须首先钻进题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典型性例题,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复习过程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教学的过程,复习也不仅是抓几个重点,补几处缺漏、选几道习题、讲几个错例、把复习的过程变成书本知识再过滤的过程。复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旧”题也要“新”做。所以复习范例应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最后要关注本质。要想上好复习课,教师应对教材有个总体思想,不能见“好”的题目随意拿来就做,“优”的题目拉来就练,一个章节,一个单元进行独立的、分散的复习,应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并加以变换和展开,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知识系统进行整体研究。

小学数学可以从知识结构来划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类知识在复习时都要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综合应用。

一、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到一定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它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中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也可以统筹整合本册的内容分计算部分,概念部分,应用部分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复习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辩。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学生复习了知识后,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这些知识点,并说说各概念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二、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

在复习时,必须做到:1、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2、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3、分层辅导。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在复习时,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并拟出了相应的题。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检验一下学生掌握得如何。同时,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另外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让他们练习,以达到分层学习、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即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更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三、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如在学生复习快乏味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情境题、趣味题、开放题。这些练习的设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综合应用,培养创新点

“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也尝到了创造思维带来的乐趣。

(一)注重数学“双基”的理解、掌握,更关注过程与方法。 /article/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能揭示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可设计一些反映知识形成过程的试题,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因此复习过程应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关注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呈现的信息往往是复杂的,条件和问题往往是隐含在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复习也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复习题内容、题型不局限于传统的老面孔,要有变化、有创新。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开放,可以是情境图,表格式、统计图等等新颖的方式呈现。考虑到潜能生,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标准。同时,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