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

2016-10-28 收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只有会听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培养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第一,我告诉学生“听”是有样子的。比如说同学发言时,你应身体微侧,注视发言人,不乱看,不乱动,我还告诉学生听是有表情的,比如说,眼睛睁得大大的,耳朵竖起来。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同。更重要的是听是要有反应的,要善于在倾听中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对他人的发言是认同还是质疑,一定得有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如果有疑问,等发言的同学把话说完再举手发表见解。

第二,及时表扬,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我经常这样表扬他们“XX听得最认真,他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XX听得真仔细,掉了一个字他也发现了,听力可真棒!”“XX听出了什么什么,真不一般!”及时的肯定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听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重视。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听的表现,定期进行评比。

第三,课外活动,强化学生“听”的意识。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非常认真,有趣的故事总是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所以,我常常要求学生在家听故事,听广告,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说说讲讲。我还经常邀请学生当我的传话筒,给同学传,给老师传,给家长传等等,要求他们把对方的意思都要听清楚,说明白。一来二去,“听”的能力明显提高。

第四,把握机会,在数学课堂上安排有效的训练。如:48+5=,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并明确告诉他们待会汇报时,发言代表要说出你们组的各种解法,这样要求后,学生必定会提高听、记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习惯。

二、培养听的理解力和辨别力

小学生由于思考的角度、生活的阅历、个性的差异等因素,必然表现出认识理解的差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我们当然希望学生能在专注倾听的基础上敏捷思考,合理判断。但有的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往往把对方所说的观点不假思索地纳入自己的大脑,这是一种“强加的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倾听。于是我让他们在交流时先把自己的想法暂时搁置起来,先认真听他人的想法并思索:对吗?好吗?有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吗?

如:在教学"13-9"时,学生有以下一些想法:(1)9+4=13,13-9=4;(2)13-3=10,10-6=4;(3)13-10=3,3+1=4;(4)10-9=1,1+3=4;.....

在学生听取完各种想法后,我就让学生说说:现在你更喜欢哪种做法?为什么?学生的选择可能会不尽相同,没关系,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应当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交流、倾听和思考,学生能拓展思维、取长补短、优化提高。

当然,听的这种理解力和辨别力的水平又因人而异。因此,教师要给足时间,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