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作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追问作为特殊的提问形式,有着其它提问方式无法媲美的艺术性。 首先,追问作为前次提问的补充和深化,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满堂灌”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是“满堂问”的现象又露苗头,大量浅白直露、毫无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教学。追问技巧的运用,应该对改变这一现象有所帮助。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控制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
其次,追问着眼于学生思维过程的还原和外化,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学的视线应由过去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追问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具体手段,有着其他提问技巧不可企及的优越性。
追问作为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提问技巧,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精心准备 教师自己先对授课内容进行不断追问,力求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这是在课堂上实施追问的前提;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教学环节中需要实施追问的种种可能,为灵活随机地实施追问做好准备。
其次,要灵活运用 追问的实施虽需要事先准备,但是更需要随机应变,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优生和后进生),根据特殊的场合,选择恰当的时机,确定追问的内容,采用最佳的方式。
第三,要启发引导 追问是对前次提问的深化、理解难度的加强,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和思考的余地,或者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提示,继续进行追问。
最后,要恰当评价 一是对前次提问的回答不宜过多地评价,以免分散学生对追问内容的注意力;二是对追问的回答,应根据追问的类型、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而以肯定为主。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注意自己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和细节,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新人教A版必修四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课件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课件ppt(人教A版必修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4)
1.4.5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4)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课件ppt人教A版(必修4)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第二课时)课件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ppt人教A版(必修4)
函数的周期性课件ppt人教A版(必修4)
函数y=Asin(wx+φ)的图象(二)课件ppt(人教A版必修4)
1.4.4三角函数奇偶性、单调性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课件ppt(人教A版必修4)
实数与向量的积课件人教新课标高中(必修4)
1.4.2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4)
任意角(2)课件ppt(新人教A版必修四)
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课件(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
新人教A版必修四1.1.2弧度制(1)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四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课件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课件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4)
2.1.3向量相等与共线向量课件ppt(人教A版必修4)
2.1.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第一课时)课件
1.1.1任意角课件人教新课标高中(必修4)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2)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4)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第三课时)课件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2)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4)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1)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4)
正、余弦函数(二)_奇偶性、单调性课件ppt人教A版(必修4)
三角恒等变换课件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4)
1.5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4)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1)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